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渗透的加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渗透的加强

衡涛

关键词:学科渗透;素质教育;质量

作者简介:衡涛,任教于四川省遂宁中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应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21世纪中国教育的指导思想是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面对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综合科考试,中学化学教学应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新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科渗透,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重视化学的基础地位,加强与文科的相互渗透

化学科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与中学文科有着必然的联系。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收集与化学有关的文科资料,并进一步的整理,融会贯通。

例1:下列古代诗词中,加点的“烟”实为“雾”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E.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F.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分析:许多考生初看此题都这样想,这是语文题,为何出现在化学试卷中?其实不然,它需要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对古诗词进行正确理解。化学中“烟”与“雾”是有严格区别的。“烟”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雾”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烟雾”则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和小液滴的混合物。因此A中:“烟”是指狼粪燃烧时所产生的“狼烟”,实为“烟”;B中:“烟”是村庄里烧饭时所产生的炊烟,实为“烟”;C中:“烟”是一种雨蒙蒙的氛围,实为“雾”;D中:“烟”是木质橹燃烧所产生的,实为“烟”;E中:“烟”是描述秋天的景象,在水面上水气冷凝,实为“雾”;F中:“烟”是梅雨季节雨中景,实为“雾”。经上述分析,不难选出答案:CEF。

例2:我国幅员辽阔,名山大川遍布。广西桂林地区石灰岩洞里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是奇特的溶洞景观。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的溶洞景观。试用相关知识解释溶洞里钟乳石、石笋等的形成过程。

分析:这道题如果仅用地理知识来进行解释,恐怕很难叙述清楚,因为它还涉及到相关的化学知识,其形成过程可简单地用两个方程式表示:

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CaCO3↓+H2O+CO2↑

此外,化学与政治联系也不少。例如:化学上讲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时,教师可以借助哲学中关于对立统一的知识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首先,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过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可能单独存在,二者必须同时存在,相互依存,这是二者的统一性,这样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化学不是单纯的理科,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吸取文史知识,能提高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数理化渗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曾有人这样说过:“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化学家,他必须首先是一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从这里不难发现,过硬的数学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也是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必然结果,经常研读数学、物理、生物课本,不能发现这些学科中有许多知识的交汇点。例如:立体几何与有机物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渗透了集合知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一般规律的推导运用了数学中的完全归纳法;阿伏加德罗定律与克拉伯龙方程的关系;电化学(原电池、电解、电镀等)与电学的联系;焰色反应与光的本性;物质的熔沸点与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的联系;有机物与生命起源、生物遗传;糖类、盐类、蛋白质与生物的新陈代谢;工业“三废”与环境保护等等。

例3:已知甲烷(CH4)分子中四个碳氢键的键长都是,任意两个氢原子间的距离都为.

求:①任意两个碳氢键之间的夹角;

②据①推断甲烷是平面构型还是空间构型。

分析:如图所示,此题转化为已知三角形三边长,求其对边的夹角。如图阴影所示。利用余弦定理的知识便可求解出任一,而4,因此不可能为平面构型,只能为空间构型。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胜过教师干瘪的讲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4:某研究单位把空气中CO2的浓度提高3—5倍,O2的浓度尽量减小,结果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从反应6CO2+12H2OC6H12O6+6H2O+6O2-Q(Q>0)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

分析:在增加CO2浓度的同时,减小O2的浓度,即增加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有利于该反应朝正向进行,即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粮食产量。通过此题的练习,不仅复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更重要的是巩固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

例5:在一烧杯中盛有稀H2SO4溶液,同时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溶液中央(如图所示)。向该烧杯中缓缓注入与稀H2SO4等密度的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

(1)烧杯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是力学与离子反应知识的有机结合。未注入Ba(OH)2前,对小球有:,注入Ba(OH)2后,由于有,致使溶液的密度减小,显然有,故小球下沉。

例6:已知葡萄糖在人体被氧化释放出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化学方程式为:.又知每180g葡萄糖完全氧化生成液态水和CO2气体时,放出2804KJ的热量。某短跑运动员的体重为70kg,起跑时以1/7S冲出1m远,其所需能量全部由消耗体内的葡萄糖提供,则至少消耗葡萄糖多少克?(0.44g)

分析:本题利用能量是理、化、生知识的交汇点,将三科知识进行有机综合。不仅要知道葡萄糖在体内氧化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知识,还应对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原理、反应热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综上所述,化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知识性较强的学科,它与中学各科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化学课教学中,可以把物理、生物知识作为工具,把历史、语文、政治知识作为依据,并借助数学知识达到知识间的相互渗透。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韩家勋.高考内容改革探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2).

[2]丁文楚.渗透式教学法初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2).

[3]魏香三.高一化学新教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2).

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中学

邮政编码:6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