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怎样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袁致真

湖南省祁阳县文富市镇中心学校袁致真

【内容提要】读图识图是新课程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知识点,要充分认识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教学意义,怎样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读图、识图,并在读图、识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历史读图、识图纳入了新的质量测试体系,图虽无声,图却表情,正如美国图论学者哈拉时所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在初中教材的各个章节中,有各种各样的图片,这种题型的特点是穿越时空,用图像贴近生活,让学生有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在大力加强和改进中学历史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方面任重道远。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注重对插图教法的研究,向学生渗透读图、识图的教学思想,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教材图片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能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历史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求得行家批评指教。

一、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

1.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一直是依靠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方式陈旧,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历史教学,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笔记。教师难以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没有教学创新胆识,对学生基本的历史素养的训练和培养很少,尤其是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的培养再中学历史教学中严重缺失,这样的教学现状让学生无法进入到历史的长河中去欣赏美丽的浪花,去感受伟大祖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笔者大声呼吁广大的农村历史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尽快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刻不容缓。

2.读图识图能唤起学生朴素的感情,能陶冶情操、净化灵魂。有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高尚人文情感的养成。

3.读图识图有助于学生产生历史真实感。如学习彼得一世改革,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彼得一世的画像图,彼得一世坚毅、刚强的气质跃然于纸上,从图片入手,就能加深学生对彼得一世义无反顾、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的理解。

4.图片天然要比文字和语言有优势,先入眼再入心,能让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理上的愉悦感,能引起学生看的欲望。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我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历史图片成了学生的一种欣赏品,学生根本没有主动读图识图的意识。为了扭转这种现象,我让学生有意识的多看图片,帮助他们提高读图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怎样从名画中体味历史,从照片中再现历史,从漫画中感悟历史,从地图中寻索历史。

1、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例如:

①在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节中,人民日报刊登各地纷纷以虚假的高指标、高记录相夸耀的图片和数据。如《“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和《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我要求学生思考这是哪些重要历史现象的反映?结合这些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影响及其教训,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②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课中,讲埃及金字塔时,引导学生观察《建造金字塔》插图,并适时提问:从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从图上的具体形象,如230万块磨光的石块、金字塔的精密度、监工手中的鞭子、奴隶的暴死等就能认识到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而是奴隶和农民被残酷奴役的历史见证。

2.图片具有“以图夺目”、“直指人心”的震撼力,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实物、图片,发挥图片的殊如功能。

如《清明上河图》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学生看了图中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无限热闹的光景就能直接感受浓郁的宋代城市社会气息,并在大脑中对宋代城市社会文化生活形成深刻印象,欣赏图片以后,我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其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就会由对直观形象感兴趣转为对历史现象背后原因的探究兴趣。

三、怎样让学生在读图、识图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历史图片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学生发现问题,探讨交流、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学生对读图、识图即使提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或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合理的成份,都应该充分肯定,千万不能批评指责学生,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课堂心理环境。

2.历史读图、识图的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在教学中我利用图片组织课堂辩论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3.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理、动手操作,鼓励学生面对图片要大胆质疑和创新。

4.在读图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用眼睛去捕捉发现,用心灵与思考、去咀嚼沉淀,在历史的影像中,追溯岁月,感悟文明,探索未知,启迪人生。

例如:在“工业化的起步”一节中,让学生看图“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提出下列两个问题。

①怎样找出“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重大工程项目及交通运输业成就,同时指出这些工程项目主要分布于哪个地区?属于轻工业还是重工业。

②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为什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重工业开始?为什么把工业化的重心放在东北地区?

四、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识图方法

1.看清楚图片出现时的历史背景,结合具体事件读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表情的微妙变化,带着情感读图。

3.多给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思维。

4.了解读图的基本要素。即图片的图名、图例、方向、注记、符号等。

5.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先看清图名,知道图片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及图片的表现方法,并深入图片内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

教学贵在创新,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新的任务,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必然要求,通过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史兴趣,加快了学生的思维节奏,养成了良好的读图、识图习惯。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任务艰巨,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