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放射诊断鉴别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放射诊断鉴别效果评价

张丽新

张丽新

齐齐哈尔一厂医院161005

摘要:目的观察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放射诊断鉴别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肝血管肿瘤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良恶性将全部患者划入良性组和恶性组,其中良性组40例,恶性组4例,比较放射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以及良性组和恶性组的放射诊断标准摄取值。结果放射诊断良性41例,恶性3例;病理诊断良性40例,恶性4例;放射诊断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40例;放射诊断为良性,病理诊断为恶性1例;放射诊断恶性,病理诊断良性0例。良性组SUVmax值6.3±0.3,恶性组SUVmax值6.3±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放射诊断鉴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放射诊断;鉴别效果

肝脏器官组织是人体各大脏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织器官,其组成及功能结构都较为复杂,因此肿瘤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为肝血管良恶性肿瘤,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且病情诊断难度较大,具有较高的隐匿性,很难进行甄别判断,由于肝脏器官的双供血性,决定了肝血管肿瘤检测过程中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需提高诊断准确率,传统医学诊断中针对肝血管肿瘤诊断大多采取的方式为肝活检,诊断效果有限[1],且对患者伤害较大,无法进行大范围的应用,而B超以及CT等造影检查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效果也有限,且有各自的缺点和难点,为了提升对肝血管肿瘤的诊断效果我院引用了PET/CT放射技术,希望能够通过PET/CT放射技术的应用提高临床中针对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诊断质量,提升诊断精准率,详细使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肝血管肿瘤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纳差、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诊断确诊,良性40例,恶性4例,肿瘤直径0.5-12cm,病灶深度2.2-10.8cm。将全部患者根据肿瘤良恶性划入良性组和恶性组,其中良性组40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2.7±20.2岁;男22例,女18例。恶性组4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3.8±21.6岁;男3例,女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放射诊断,Philips/CT诊断仪,64排螺旋CT,18F-脱氧葡萄糖显像剂5.5MBq/kg平静状态下三通管手背静脉注射,静卧1h,排尿后PET/CT显像,仰卧计算机激光线定位,股骨中上段向头部方向静态断层扫描6-8个床位,140kV、160mA、0.75螺距、5mm层厚,扫描中保持平静呼吸,计算机重建,帧对帧图像对位融合显示。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原发灶、门静脉、腔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以及远端转移情况,由2位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共同目测确认,比较放射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另由计算机计算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放射诊断标准摄取值。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n,%)经卡方检验,计量资料(x±s)经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放射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

放射诊断良性41例,恶性3例;病理诊断良性40例,恶性4例;放射诊断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40例;放射诊断为良性,病理诊断为恶性1例;放射诊断恶性,病理诊断良性0例。

3讨论

肝脏的运行状况关系着人生命活动的质量,是人体器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也是各类肿瘤发病率较高的一个器官,据统计,我国肝脏肿瘤中发生率较高的主要有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肿瘤、肝细胞肿瘤以及肝血管肿瘤等,其中肝血管肿瘤的诊断难度较大,具有较高的隐匿性,患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很难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患者均是在腹部手术或者B超检查过程中发现,开始治疗时已经发展至肝血管肿瘤晚期,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不佳,近年来,我国肝血管肿瘤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且患者年龄在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出现肝血管肿瘤病症。由于肝血管肿瘤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病因较为复发,很难进行针对性的防护和控制,临床相关研究中指出,肝硬化、肝炎、硒缺乏、遗传以及嗜酒等均有可能造成肝血管肿瘤,但是具体致病原因尚待研究。近些年甲胎蛋白影像学检查在早期肝血管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肝血管肿瘤的早期诊断检出率。肝血管瘤患者一般合并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传统肝血管肿瘤的确诊方法为病理活检,通过负压肝穿刺的方式从患者肝脏中取出少部分肝脏组织,使用医用显微镜对患者肝脏组织进行观察,以确定患者肝血管病变情况,但是由于该方式获取的肝脏组织有限,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不仅达不到预期的诊断精准率,还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无法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2-3]。

随着技术的发展.常规的肝活检被PET/CT放射技术所替代。大大提高诊断的效率.确诊的患者能够尽早接受治疗.防止疾病恶化等。PET是一种功能性放射代谢显像方法,能够分子水平显示并观察机体以及病灶组织细胞增殖情况、受体分布、代谢功能以及血流情况,PET/CT诊断是PET功能代谢影像以及CT解剖形态影像诊断方法的结合,在肿瘤良恶性鉴别、监测以及肿瘤原发灶寻找中的应用有较高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能够最准确地观察患者体内病灶的分布、大小和代谢情况。结合人体的代谢情况.能够准确地进行病灶诊断。本次研究使用的18F-FDG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显像试剂,诊断摄取和肿瘤代谢、病例分级、增殖分化以及生物学特征有直接关系,体内代谢也和葡萄糖类似,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肝脏是特殊的双血供器官,使用放射诊断增强扫描分析血流分布改变,对进一步提高肝血管肿瘤灵敏度与特异性也有很大帮助[4]。本次研究中,放射诊断良性41例,恶性3例;病理诊断良性40例,恶性4例;放射诊断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40例;放射诊断为良性,病理诊断为恶性1例;放射诊断恶性,病理诊断良性0例。良性组SUVmax值6.3±0.3,恶性组SUVmax值6.3±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可知,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放射诊断鉴别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麦天勇,魏萌涛,万娟,等.肝血管良恶性肿瘤应用放射诊断鉴别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7(8):69-70.

[2]谭毅.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放射诊断鉴别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6,6(30):26-27.

[3]陈儒斌,刘志兵.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放射诊断鉴别效果评价[J].影像技术,2017,29(3):57-58.

[4]谭小龙.采用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30):19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