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向亚军

重庆市开县郭家镇中心小学向亚军405400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信息技术,这已经是改革的需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实践出发,借助于信息技术,让学生变苦学成乐学,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并逐步打破“黑板+粉笔”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整合、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信息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我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摸索出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整合后的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二类:

一、“讲解演示”模式

这种模式是把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认知学习的辅助工具,强调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情境,突破重点、难点。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制作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创设学习情境;

2、学生利用多媒体学习工具,结合情境和教材,进行思考、讨论、实践和探索;

3、教师掌控教学过程,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二、“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是协作组成员围绕同一个主题,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里进行讨论、交流,它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想象和探究。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钻研精神、协作精神,有利于锻炼辨证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具体操作主要有如下几个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上网浏览等,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2、具体解决问题阶段。搜集、整理、分析和提取信息资料,根据设计的研究方案和确定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结果,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初步的交流;

3、成果的交流和表达阶段。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成果。表达成果的方式可以是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还可以是在辩论会、研讨会上发言,在展板、墙报、刊物、网站等上面发表。

具体操作如下:

1、知识回顾。有本单元的知识点的提要性归纳和分类,使学生通过个体学习形成知识的再现。对于具体知识掌握上的疑难问题,通过超级链接提供有关路径去访问学习;

2、练习阶段。设计难易层次不同的梯度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人机交互,实现个体化学习;

3、讨论阶段。学生如遇到困难可以进入讨论阶段实现生生交流或师生交流,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情感品质。

4、自我检测阶段。用以检查本单元知识掌握的情况,做完题后学生提交答案,不仅可以及时查看成绩,而且可以知道哪些题做错了。测试方式有过关斩将的方式,有星级测试方式,还有游戏方式等,尽量激发学习者挑战的热情,鼓励好奇心和创造欲,让努力与成功的快乐冲淡学习的枯燥与辛苦。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有极大的优势,它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很好的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教学媒体无法再现以及较难解决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可以优化教学结构,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个别化教学、合作化教学;还可以满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多层次需求,只要鼠标一点击,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让学生由抽象感知到具体感知,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才能便于学生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但可以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