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3

如何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程衍录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马港中学437400

摘要: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影响和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而且还能为教师提供和创造各种教育教学条件。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平等如何建立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一般来说,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与他所教的大多数学生的关系或者说是与学生群体的关系,而不是指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的态度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首先是体现在人格上的平等,其次是在学问上的平等。虽然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要强于学生,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教学相长,做到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和高效的必要保证——因为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下进行的。现实的师生关系中往往出现不平等现象,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民主权利。

师生关系的探究由来已久,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就知道了“因材施教”,也懂得了“教学相长”,但直到今天,当素质教育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仍在探讨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教育旨在教书育人,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参与,即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关系。在素质教育的报告中已明确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其中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过程已经决定了它的贯彻实施必须依托于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因此,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的今天,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构建这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浅谈笔者的几点拙见。

一、挖掘学生优点,激励学生自尊

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些都说明了每个人都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共同体。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光去看待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而应注重在教学中挖掘学生优点并加以强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的欣赏和关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因此在学习中获得自信,占据学习的主动性,在师生关系中获得一种平等的主体意识,为融洽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优点的挖掘可以是一次微小的进步,可以是一次勇敢的发言,也可以是一次完美的作业,事无大小,关键是我们的态度和看法,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就像对待一堆未经雕琢的璞玉。当然对学生优点的挖掘不能是盲目的,随意的,而应该是认真的,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使学生确信自己的能力。还必须指出的是,肯定学生的优点,并不等同放任他的缺点,而是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扬长避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进步的快乐。与此相反,如果我们只是记住了学生的缺点,忽略他的优点,轻则批评,重则谩骂,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参与性,而且会使他的自信心受挫,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差人一等,从而在师生关系上会变得生硬刻板,表现为师生关系冷淡,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有的会引发孤独、厌倦、恐惧甚至反抗抵触的心理,这样只会堵塞教学反馈信息的来源,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开展。从这点来讲,挖掘学生优点,激励学生自尊是融洽师生关系的一个基础而又必要的工作。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民主意识

时代在改变,学习的主体也在改变,那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本身也必须与时俱进,我们不能只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我们更应注重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去学,这就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何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充分利用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

当教师走进教室的刹那,老师的神态、动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当教师走进课室,无论在此前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都要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以微笑、轻松的姿态走进教室,首先从形象上获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可,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实践也已经证明,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也许会让已经上了几节课而有些厌倦和疲惫的学生重新振奋起来,带动师生的双边互动关系。相反,如果只是板着脸孔,摆出师道尊严,只能使学生变得紧张,局促不安,破坏课堂气氛,直接伤害师生关系的发展。

2.变教为导,培养学生民主意识

变教为导,意在把思考的权利留给学生。现代学生知识的获得不能只是从教师口中得到的答案,而应该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调动和驾驭课堂上。调动和驾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笔者认为调动学生和驾驭课堂的关键在于老师的导向,应该是师生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中得到知识的提升,即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学生都可以而且也应该获得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样,通过对问题的共享和对话,才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互动中获得相互的信任和尊重,在悄无声息中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否则,只是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让学生变得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失去了创造力,这本身已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一直以来,教学总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传达知识的信息,随着人类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多媒体走进了教学生活,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多功能平台。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与以往单纯的言语交流无疑是一种具大的进步,有着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以一种很直观的方式来展示人们在头脑中的想象,而且通过音响与视觉的和谐搭配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样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有求知的欲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三、增进师生沟通,加强师生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由于表现欲与情绪控制力的水平发展不平衡,往往会出现迷惘、困惑、冲动……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心理断奶期”,加上知识阅历限制和社会家庭影响,如果在学校得不到教师的理解,而教师又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听之任之,放任自由或者埋怨批评,粗暴干预,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从而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增进师生沟通,加强师生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周记对话,促进师生关系

所谓“周记对话”是指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把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家庭、心理等方面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在周记中提出来,然后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通过笔谈、面谈或者讨论等形式给予解答的一种工作方法。实践证明,周记可以加强学生的交流,尤其是那些平时较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使他们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但周记还要注意几个原则:

(1)要定方向。即不能让学生不着边际地泛泛而谈,而应针对具体问题或实际情况来谈,可采取主题式周记。

(2)细分析。对每一篇周记都要做到细分析。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来了解他们的动态信息,为进一步与学生交流做好基础。

(3)详批改。每一篇周记尽量做到都写评语,评语尽量采取商量式语气,建议式语气,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自己意见。

(4)守秘密。对学生的隐私要守密,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不张扬,不曝光。

2.聊天对话,加强情感交流

聊天是一种很直接的交流方式,它有着笔谈所无法企及的表情、动作,使得对话双方的心灵更加直白地碰撞,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仰慕感,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也很容易为双方所接受。但聊天时也应注重几点:

(1)要口出和言。亲切的话语总是让人百听不厌,在与学生交流时尽量以朋友的口吻去交流,切忌以师道尊严自居,更不能口出恶言,使学生有口难开。

(2)要讲究策略。在聊天前应理清思路,不要在聊天时,言语含糊,表达不清,对于有些很直接的问题应该有的放矢,一针见血,以免避重就轻。对于某些敏感的话题不宜直入主题,应从学生的学习状况或其他话题入手,以免学生三缄其口,沉默以对。

3.角色互换,加深彼此了解

教师和学生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想问题的方法不一样。角色的互换,可以为双方带来崭新的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在相互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认同意识,更能融洽双方的关系。在教学上,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给课文划定目标,分析重点,一起探讨感兴趣的话题。一方面可以活跃气氛,调动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调动师生的互动关系,使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得到健康发展。在活动课上,教师更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发扬民主,倡导合作精神,发挥团体的力量,培养凝聚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只有树立民主作风,在教学中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而,在教学中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这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种良性师生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去为之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时时以一种宽容的胸怀去面对学生提出的种种疑问甚至是责难,那么素质教育的花朵将在神州大地遍地开放。

“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具有民主思想和作风,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教师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要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在加强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要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这样才可以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促使师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