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认知干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于春香

于春香(瓦房店轴承医院护理部116300)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在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7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塞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完全遵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干预有利于帮助心肌梗塞患者正确的认识自身疾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认知干预急性心肌梗塞依从性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157-02

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有众多研究都显示,患者大多希望从医护人员处得到更多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以提高自身对疾病的应对能力[1]。临床护理工作中促使心肌梗塞患者掌握病情和自我保健的方法,对于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我院2012年2月至7月对40例心肌梗塞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认知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我院2012年4月至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均在本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7.8±6.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2.0h,平均(3.1±1.7)h;梗死部位:前间壁及广泛前壁32例,下后壁24例,高侧壁24例。将该组患者按照急诊护理流程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变、入院时间、梗死部位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干预,措施如下:

⑴健康宣教:通过集中讲解、科室安放宣传栏、发放专科健康教育卡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心肌梗塞的发生、发展、危险因素、预防、治疗的宣教。讲解治疗心肌梗塞的常用药物、用药目的、服用方法、如何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可帮助患者使用手机的定时闹钟功能提醒自己服药,嘱患者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告知患者康复保健的内容,以患者乐于接受的形式提供其所需的信息[2]。⑵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心身相关性给予通俗、科学的说明解释,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自身病情的影响。辅导他们进行自我的心身调养,注意倾听患者的感受,表达适度的理解和同情,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采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技术对患者进行情绪治疗。

1.3评价指标

⑴遵医行为:观察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部分依从: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督促下患者才能基本做到按时服药;不依从:患者自行增加或减少服药剂量或能不按疗程服药。生活质量:比较患者干预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WHOQOL-100)进行调查,共包括六个维度,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独立性、生活信念。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愈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的完全遵医依从率为85.0%(34/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24/40)(P<0.05)。观察组的部分依从率为12.5%(5/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12/40)(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比较(N=40)

组别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独立性生活信念

观察组15.23±0.7414.23±1.5615.36±3.1714.85±0.4413.17±1.3514.38±2.34

对照组13.5±0.9412.66±1.2513.62±4.1312.53±1.4213.15±4.1511.74±1.78

p<0.05<0.05<0.05<0.05<0.05<0.05

注: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心肌梗塞是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较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其发病率越老越高,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心肌梗塞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的认知水平对病情的康复有一定的影响。认知干预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护患之间良好的关系,增加患者对自身病情、治疗、康复的认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适应方式,调整其错误、歪曲的思维、信念,摆脱消极观念,以减轻不良认知对病情的影响[3]。本研究对50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认知护理干预,加强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掌握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自我护理的能力,有利于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变为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通过护士良好的语言和行为,给予安慰鼓励,积极暗示,影响或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提高治疗的配合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完全遵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认知干预使患者在应激事件发生之前对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利于帮助心肌梗塞患者正确的认识自身疾病,增强其应对技巧,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伯泉,朱慧民,王灵红,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1,10(1):54-47.

[2]任敬先,马龙梅.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1,33(16):2544-2545.

[3]王虹,李奉珍,康怀兰,等.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