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郁丽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郁丽君

郁丽君

郁丽君

苏州民康医院215137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的40例精神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就其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能提高护理效率,减少护理安全事件,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措施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给人们生理、心理造成较重负担,精神障碍问题频发。护理作为患者治疗的关键环节,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整个研究过程需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他们的年龄范围为14-69岁,整体平均年龄41.5岁,病程范围为1.6至14.2年,平均病程为7.9年。实验组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3例,他们的年龄范围为12-68岁,整体平均年龄40岁,病程范围为1.4至13.7年,平均病程为7.55年。在身体状况、年龄以及患病时程方面,两组的患者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无差别的对比治疗研究。

2、方法。对入院治疗40例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产生的管理体制、护理工作者自身因素、患者个人因素以及医疗设施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运用统计学的方法,统计护理过程中发生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统计学方法。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总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患者自身因素。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活动不同程度的障碍,也由于自身自知力缺失或不足,不能够正确有效地认识、了解所患疾病;常常会出现自杀、冲动、伤人、毁物等意外,且大部分患者不承认有病,不安心住院。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容易出现伤人毁物各种异常、偏激行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病人比较极端、性格暴躁,其内心较为苦;抑郁症患者情绪消极低落,容易产生自杀倾向。不少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感到耻辱,产生自卑心理。精神疾病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较低,甚至抵触治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2)社会因素

①社会偏见及认知。精神病患者的自控能力相对比较差,很容易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因此很多人都难以理解,极易受到歧视。精神科护理人员面对特殊的人群,因此经常也很难得到护理对象的尊重以及理解,使得精神科护理人员承受巨大的压力和负担。精神病患者的自知力较差,也不会主诉,患者家属常常会因为担心患者的病情而不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性质等,极易出现易怒、急躁等情绪,容易出现护患纠纷。

②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我国当前医疗行业政策直接决定了医院中经济效益的重要地位,这和医院的生存以及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而因此出现大处方、滥检查等医疗行为失当、看病贵、看病难等各种问题越来越多。其次,因为媒体的一些负面新闻报道破坏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导致很多患者及其家属不信任医院,也不配合治疗,甚至可能会产生排斥、敌意等情绪,这样极易导致护患纠纷,进而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

3)护理人员因素。①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精神疾病相关护理规范,导致在一些专业性护理过程中会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②护理的安全意识缺乏,理论与实际脱节,无法及时有效识别潜在安全隐患,护理态度欠佳;③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违反操作流程,特别是在给药期间出现差错容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④长期在精神科工作,高度的精神压力导致护理人员出现一定心理健康问题,工作热情不高、敷衍,无法有效完成护理工作。

2、防范措施

1)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制定完善的护理安全体系。护理管理人员应明确精神科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的一些关键环节,对一些常见问题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同时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严格规范每一个护理环节的护理行为。可以成立一个质量控制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包括高级技术人员、各科室的护士长及护理部,明确分配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定期检查,而且定期召开会议共同讨论精神科护理不安全问题,共同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法律知识学习。精神科护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护理,精神科护士除了掌握“三严”和“三基”外.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并能自如运用在临床工作中。另外,精神科护理人员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规范的行为准则。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密切相关,护理缺陷或纠纷往往是由于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导致的。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如《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及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文件等,使其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真正理解护理文书的维权意义和举证作用。此外,还可聘请法律顾问采用上课的方式对护士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

3)重视安全教育、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护理工作的管理者要加强对安全的管理和避免安全事故护理知识的宣传工作力度。这样会保证护理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时刻牢记避免发生护理安全事故的重要意义。此外,管理者应要求护士加大夜班巡视强度。护理工作人员在值夜班时,需要时刻关注精神科病人的夜晚状况。加强巡视,保证医院的各设施环境的安全,避免因为环境原因或人为原因而引起的护理安全事故。定期的安全教育也是有必要的,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只是书面教育,医院方面要定期组织护理工作人员上安全教育课程。学习最新的安全护理理念,保持与时俱进的护理思想。定期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妥之处,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学习避免类似事故的方法与策略,让护理工作人员之间多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分

析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尽可能降低

护理缺陷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彭欣.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0(36):12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