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赵红芳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中医院四川阿坝州623200)

【摘要】目的:探讨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取同期于我院行外剥内扎术与肛门括约肌切断术的52例环形混合痔患者作为观察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最大顺应性等肛肠动力学指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肛管静息压与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要低(t=2.061,t=1.648,P<0.05)。观察组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最大顺应性组内比较差异统计学t值依次为4.698、5.209、3.848;对照上述各项指标组内比较差异统计学t值依次为4.746、5.217、3.857,上述指标组内比较P值均小于0.05。结论: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在排除肛门失禁发生风险的前提条件下对患者肛管高压状态起到明显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与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关键词】外剥内扎术;环形混合痔;肛门括约肌切断术;肛肠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175-02

针对临床上常见肛肠疾病-环形混合痔多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虽然能取得一定近期疗效,然而因其术式本身所存在的缺陷而导致远期疗效欠佳。我院联合实施外剥内扎术与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2例环形混合痔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以下为本组患者临床治疗具体过程与治疗结果的详细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来源于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04例环形混合痔患者。观察组纳入的52例患者中包括28例男性与24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32~75岁,平均年龄(53.6±7.8)岁。对照组分到的52例患者中有31例男性,21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布范围在29~78岁,平均年龄(54.2±8.1)岁.在性别构成情况、年龄分布范围方面两组患者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外剥内扎术采用常规方法灌肠,手术麻醉方式为腰麻,手术体位为侧卧位,第一步先进行扩肛,见肛门括约肌完全松弛即停止扩肛,辅助使用中弯血管钳行齿状线上、下痔核基底部钳夹操作,维持钳夹操作的同时在钳下切开一道梭形切口,将外痔部分彻底剥离,以血管钳作为贯穿结扎的中心进行结扎,剪掉远端痔组织即代表手术结束。

1.2.2肛门括约肌切断术通过指触确定括约肌间沟与内外括约肌。选择在剥离外痔创面呈放射状剪开一道1.5cm左右切口,弯止血钳挑起内括约肌,按从内向外的切开顺序将内外括约肌切至见皮下部,满足2横指通过即可。

1.3观察指标

停用泻药与胃肠动力药时间满3d后将涂过液体润滑油的布导管插入患者肛管与距离肛缘超过5cm的直肠内测肛管各部位压力,同时测直肠下端感知阈值量与直肠最大耐受量。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t检验x-±s表示的计量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与最大收缩压在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前肛管静息压与肛管最大收缩压为(75.94±14.68)mmHg、(162.04±21.14)mmHg近似于对照组(75.86±15.02)mmHg、(159.87±20.67)mmHg(t=1.067,t=1.871,P>0.05)。观察组术后肛管静息压与肛管最大收缩压为(34.45±17.43)mmHg、(124.76±15.18)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51.08±18.52)mmHg、(135.41±14.13)mmHg(t=3.047,t=2.697,P<0.05)。

2.2两组直肠动力学指标的术前与术后的变化情况比较

术前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最大顺应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上述直肠动力学指标在术后明显降低,两组变化趋同,手术前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直肠动力学指标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痔疮既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同时也是现代人易患的一种“流行病”。肛垫下移、静脉曲张、遗传是目前临床盛行的痔疮病发机制假说。内痔、外痔、混合痔是痔疮的常见类型,在这三类型痔中尤以混合痔最为难治,保守治疗仅适用于Ⅰ度、Ⅱ度痔,而Ⅲ、Ⅵ度痔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外剥内扎术是临床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主要方法,但因其术式本身所存在的缺陷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患者术后常受肛门狭窄、肛周疼痛、肛门失禁等肛门功能障碍困扰,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肛门括约肌切断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剥内扎术临床应用所存在的不足,该手术是通过大部分切断内括约肌来缓解内括约肌痉挛,进而达到降低肛管压力的治疗目的。除此之外大部分切断肛门括约肌不会影响腹内压,对肛门功能起到良好保护作用。本文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肛管静息压与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直肠感知阈值量、最长最大耐受量、直肠最大顺应性均显著降低。由此证实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门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外剥内扎术基础上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还能显著降低外剥内扎术后患者肛门狭窄、紧闭、失禁等肛门功能障碍发生率,使肛门功能获得一定保护。

【参考文献】

[1]高敏.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8(23):3181-3182.

[2]彭超,陈世杰,黄思贵,等.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1):2149-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