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对影像作品中隐喻的认知阐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3

概念整合理论对影像作品中隐喻的认知阐释

梁玉张佟菲

梁玉张佟菲哈尔滨理工大学150040

摘要影像作品在当今社会的活跃与繁荣不仅得益于其新颖的题材,动感的画面,更重要的支柱是使人们乐不可支,回味无穷的台词,它们充溢着各种修辞,其中以隐喻见多。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切入点,试图对影像作品中隐喻修辞的意义构建进行认知解读,以期为今后对影像作品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觉。

关键词影像作品隐喻概念整合

一.引言

影像作品从其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娱乐,一种消费文化。它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能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外,还以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以文化发过面的启迪。影像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影像语言的运用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以选择和安排为其创作基础的。因此在影像艺术中也同样需要对影像语言进行有效的修辞。影像修辞是影像语言运用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行为,其形式林林总总,创意层出不穷,其中以比喻占很大比例。异彩纷呈的比喻使作品熠熠生辉,效果不凡。影像隐喻与文学隐喻有共同的心理机制和认知机制,但影像隐喻的目的不在于表述某种确切的含义,而在于着力呈现世界的丰富意蕴,以含蓄,委婉和诗意去启发人们的体味与思考。20世纪80年代,概念整合理论兴起,此理论成果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揭示了自然语言意义构建过程中的概念整合这一十分普遍的认知过程,为语言分析提供了一个新视觉,即语言的储存,处理与加工过程是一个包含若干相关的心理空间网络的结构体,不同的概念经过人的认知和整合形成语言的深层意义。因此,概念整合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话语的意义构建。国内外学者研究影像作品修辞现象的不少,但在揭示其认知机制方面却为深入研究。本文透过影像语言的形式,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揭示影像作品中隐喻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后台认知机制。

二.隐喻研究认知转向的历史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有着渊源的历史。传统隐喻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独立于人的意识,语言只不过是由一套不具有意义的任意符号构成,语言的意义是与其相对应的客观事物所给予的,隐喻只不过是一种附加的装饰。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隐喻开始与认知领域接轨。Richard的“互动论”标志着隐喻研究认知转向的开端。Richard认为隐喻包含tenor(本体)和vehicle(喻体)两种互动的思想,当隐喻发生时,这两种思想在人脑中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思想结晶。Black在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发展并完善了Richard的互动论,为描写隐喻撰写了一套较为精确的术语;对互动作用的机制做出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指出了隐喻的认知和创新功能。但Black没有提供一套辩证隐喻的规则,没有具体描述隐喻意义是如何产生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1980年Lakoff和Johnson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在体验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隐喻”(conceptualmetaphor),它标志隐喻的认知研究全面发展。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人们普遍运用的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直接参与人的认知过程,人类的概念系统的构建是隐喻性的,因此,作为语言表达的隐喻来自于具有隐喻性的概念系统本身,隐喻就是把源域(sourcedomain)的经验,特征映射到目标域(targetdomain)的概念上。但概念隐喻理论没能凸显隐喻背后的认知后台操作机制,特别是实时意义的建构与推理过程。1985年,Fauconnier和Turner合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心理空间》,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mentalspace)”。心里空间是个概念包,随着我们思考和交谈而扩展,使得我们的话语和知识结构的细密切分成为可能。但这一理论只揭示了构建的一些基本原则,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的工作机制等问题还未深入研究。于是1995年,Fauconnier发表了长篇论文“ConceptualIntegrationandFormalExpression”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随后他又与Turner等人相继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如:概念整合是语法的核心过程(BlendingsCentralProcessofGrammar,1996),我们思考的方式(TheWayWeThink,2002),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概念整合理论,该理论认为隐喻直接参与人的认知思维过程。至此,隐喻的认知研究进入了黄金时期。概念整合理论主要可用于阐述实时隐喻现象,但作为一种普遍的认知过程,他也为理解其他修辞提供依据,如转喻,提喻等。

三.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BlendingTheory)(简称CBT或BT),此理论研究在我国只有5,6年的短暂历史,但在国外已经历了20多个年头。CBT的背后有强大的理论支柱,包括哲学基础(体验哲学),心理学基础(心里空间理论)及神经学基础(连通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将概念整合看作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而概念整合就是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叠加起来放入一个概念集的一系列认知活动。此理论最基本的概念有心理空间,跨空间映射,层创过程和概念整合网络。

心理空间是人们进行思考交谈时为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概念包(conceptualpacket),它把人们言语交际时传递的信息视为输入空间的各元素,并对其进行操作,整合。一个典型的CBT包括四个心理空间,即两个输入空间(Input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Space)和一个合成空间(BlendingSpace)。这四个心理空间之间呈现映射关系,两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Crossmapping)部分映现联系,然后向类属空间投射元素。类属空间反映的是两个输入空间共享的抽象结构和概念,它决定跨空间映射的核心内容,最后两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地部分映射匹配起来,有选择性地将元素投射到合成空间,并形成层创结构(EmergentStructure),这种层创结构不是从输入空间复制而来的,它涉及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通过三种相互关联的方式产生。(1)组合。组合在三个整合操作步骤中最简单,最直接,它把来自不同输入空间的成分映射组合到合成空间,有时此过程也包括输入空间内投射因素的融合(Fushion)。(2)完善。输入空间投射来的这些结构和元素激活了存在于长期记忆中的相关背景知识,并将之引入到合成空间中,构成输入空间的补充元素。完善可看做是对事件进行心理模拟。(3)扩展,是指合成空间中的结构可以重新排列,配置,组合形成原输入空间不存在的新显结构和关系,它是对新结构的运演,即根据它自身的层创逻辑(Emergentlogic)在合成空间进行认知操作。这三个过程每个都有出现新内容的可能,因此概念整合就是丰富的意义在进行动态的,在线实时的构造过程。这样,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就构成了CBT的概念整合网络(ConceptualBlendingNetwork)。Fauconnier经过不断修正,认为主要的概念整合网络有以下四种:(1)单项框架网络,即在输入空间1中含有一个抽象的空白框架,而输入空间2中没有框架,只用来填充具体的元素。(2)框架网络,即所有的心理空间共享一个抽象的框架,因此四个空间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相同的。(3)单向网络,即两个输入空间有不同的组织框架,其中的一个将被投射到合成空间,并继续在合成空间中运行。(4)双向网络,即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各有自己的组织框架,但不同于单向网络的是,这两个组织框架都会被投射到合成空间,并在合成空间中继续运行。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下心理空间映射并用它来对影像作品中的隐喻现象进行案例分析。

四.实例分析

Fauconnier指出,“跨域映射是人类生成,传递和处理意义等认知活动的中心,映射主要指概念间的认同关系和对应关系,也称匹配关系。”他将输入空间1与输入空间2之间的映射分为三种: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和图式映射。

(1)投射映射与《非诚勿扰》

投射映射是输入空间1与输入空间2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它是指将一个心理空间的部分结构投设到另一心理空间,在谈论和思考某个心理空间时,人们却使用另一空间的结构和相应的词汇。Lakoff和Johnson(1980,1993)也指出投射映射就是用源域去理解靶域,两个域之间有相似性和系统性。隐喻映射就属于投射映射。

2009年,葛优主演的《非诚勿扰》火爆荧屏。这部电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那些令人捧腹的台词,从认知角度看,他们背后都隐藏着人知机制。

秦奋:像我这种低价炒近来的,你是打算长线持有哪还是短线玩玩?

胡可:短线玩玩?你有那爆发力吗?只能长线拿着当没有了呗……

在电影中,胡可饰演衣着时尚,语言辛辣的“股票女”。她喜欢炒股,在股票处于熊市的时候出来给自己及物色个老公,她把男人分三类,即绩优股男人,要牢牢稳住;潜力股男人,可长线持有;垃圾股男人,可短线玩玩。这其中最基本的隐喻是“男人是股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隐喻的图示:

整合空间

图示1

这个隐喻中,我们把秦奋和垃圾股作为输入空间,并放入相关因素,这些因素选取相关成分完成映射,通过整合形成新的概念——秦奋又丑又没钱,将被甩掉。

(2)语用函数映射与《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语用函数映射是指局域相关的两个心理空间,通过语用函数,在两类事物间建立映射关系(Fauconnier1997:11)。Lakoff和Johnson指出语用函数映射的主要功能是指称,选择源域的什么方面来指称取决于人的注意焦点和源域的某个显著特征(Lakoff,1980)。语用函数映射相当于邻接性联想。基于联想的一物替代另一物的转喻及部分代替整体的提喻是典型的语用函数映射。

2010年,各大电台热播的《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收视率一路飙升。这个剧名本身就是一个转喻。“青春期”指称的是青年人所经历的一个成长、变型时期;“更年期”指称的是成年人所经历的一个人生过渡阶段。青年人凸显的特征:充满着活力,好奇,他们放荡不羁,喜欢叛逆。老年人凸显的特征:充满着经历,忧虑,他们沉着稳重,喜欢平静。青春期有青年人的烦恼,更年期有老年人的苦楚。当各自凸显的特征相遇时,就会碰撞出火花,摩擦。下面我们来看这个转喻的图示:

合成空间

图示2

上图可以看出,跨空间映射并非单一,固化的,每个意义的构建是通过多次映射整合而完成。

“青春期”和“更年期”首先形成两个输入空间,经过映射,整合并输出两个空间“青年人”和“老年人”,这两个输出空间又作为新的输入空间进入下一轮整合。

(3)图式映射与《潜伏》

图式映射是用抽象的图式,框架或模式来理解话语。人脑中由于先验,经验,文化和语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理想的,固化的认知模式,于是只要讲话人提到其中的一个概念,它就会激活人脑中与其相关的语境图式,框架。图式映射是自上而下的映射。Fauconnier和Turner认为,每一个意义的表达就是一个概念包,本身就是一个整合的结果,要解开这个包,理解者需要了解其特定的环境,并激活自身知识框架。

电视剧潜伏中,翠平与晚秋的一段对话可以恰当解释这一映射。

晚秋:忧伤被泪湿坏了翅膀,

甲骨文说我太古老。

一滴血落在粉嫩的腿上,

油纸伞说浪漫已经死掉……

翠平:我的天哪,我死了算了,怎么一句也听不懂。

晚秋:就是忧伤。

剧中翠平是个平民八路,没有文化,只懂舞刀弄枪,在她脑中如此有诗意并与之匹配的图示框架,所以她听不懂。但当观众听到这样一段话时,结合当时剧情,脑中会浮现出一幅少女撑伞,漫步在雨巷中的忧伤画面。

五.结语

本文不仅详细介绍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过程及运行机制,更重要的是将该理论运用于影像作品中解构其隐喻现象。由此可见,概念整合理论是人们认识世界、理解意义的普遍的认知方式,他有如此强大的阐释力就是因为该理论强调了整合过程具有动态性、创新性,概念整合理论为分析影像作品中修辞现象的解构机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认知视觉和新的理论基础,使影视作品中修辞现象的研究上了一个台阶。总之,概念整合理论为我们研究和解释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工具,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MentalSpaces:AspectsofMeaningConstructioninNatural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4.

【2】Fauconnier,G.Mappingsinthoughtand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

【3】Fauconnier,G.&Turner,M.Thewaywethink:conceptualblendingandthemind’shiddencomplexities[M].NewYork:Basic

Books.2002.

【4】FauconnierGilles,TurnerMark.ConceptualIntegrationandFormalExpression[J].JournalofMetaphorandSymbolicActivity,1995,10(3):183-203.

【5】Fauconnier,G.&M.Turner.TheWayWeThink:ConceptualBlendingandtheMindHiddenComplexities[M].

NewYork:BasicBooks,2002.

【6】LakoffGeorge.M.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7】沈莉.概念整合理论的阐释力及其应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5).

【8】罗玲.概念整合理论视野下的移就认知阐释[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7).

【9】梁良.概念整合理论研究综述及反思[J]文学语言学研究.2010(24).

注:本论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词汇空缺的认知理据研究》(项目编号:11542029)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