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贤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齐贤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现状及对策

王成叶变良

王成叶变良

(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齐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403)

摘要:本文通过对齐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上海市精神卫生管理系统的311例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今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及完善此项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社区管理;重性精神病;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等因素的影响,精神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1]。目前,精神障碍和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难题[2]。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障碍、偏执性精神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等。在发病时,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3]。因此,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不仅仅是社区卫生部门的职责,更是一项社会工程[4]。笔者对所在的齐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重性精神病健康管理能力,且对进一步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齐贤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现状

按照《国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2012版)》(以下简称《国家规范》)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提供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管理对象为辖区内诊断明确且在家居住患者,可以免费得到个人健康信息管理、每年至少4次的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服务。现将各项服务现状介绍如下。

1.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一般情况

辖区内纳入上海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共311例,其中男133例(42.8%),女178例(57.2%);年龄l5~89岁,平均(54.1±15.3)岁;在不同年龄组中35~65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66.2%);在不同文化程度中文盲所占比例最大(40.5%);在不同疾病类型中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所占比例最大(46.0%),其次是精神分裂症(36.6%),具体情况见表1。

1.2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现状

1.2.1患者信息管理服务现状

目前,齐贤社区首先对辖区内常住人口(指连续居住半年及以上者)实行线索调查进行排查,对已确诊并在家的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及时发现辖区内患者居住地变化进行迁徙管理。辖区内总户籍人口为6.41万,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311例,按户籍人口计算辖区患者检出率为4.9‰。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开展了健康管理服务,做到“发现一例、管理一例,应管尽管”,患者信息管理工作开展顺利并取得一定实效。

1.2.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服务现状

按照《国家规范》要求,需征得患者本人、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后每年至少随访4次,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精神状况,了解躯体状况、社会功能、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情况。根据患者的危险性等级、精神症状、自知力、工作和社会功能、药物不良反应及躯体疾病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情稳定、基本稳定、不稳定3大类进行干预。稳定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基本稳定和不稳定患者每2周随访1次,指导患者病情稳定后,转为3个月1次。辖区内311例患者的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情况如下:在管病人数311例(100%),实访病人数311例(100%),规范管理病人数311例(100%),滋事人数0,滋事人次数0,肇事肇祸人数0,肇事肇祸人次数0,病情稳定311例(100%),显好病人数311例(100%),参与社会病人数224例(72.0%)。

1.2.3患者健康体检服务现状

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连续2年开展精神病人体检工作,除去住院患者、免费服药患者由区精神卫生中心体检外,2013年应体检201人,实际体检62人(30.8%),2014年应体检194人,实际体检81人(41.7%),体检参与率较低。

2齐贤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社区精神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欠缺,人员配备不足

随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内容和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实质上是一种整合性、综合性服务,需要精神科医师、护士、社工、治疗师、社区人员等各种专业人士合作完成。有些工作的开展如心理干预、个案管理等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目前,齐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负责精神病防治条线,另外还分管其他多个条线的工作,任务繁重,且专业知识有限,限制基层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

2.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困难较大

目前,我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的随访方式大部分以电话随访为主,且家属的配合程度较低。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固有偏见和歧视,以及健康教育不到位[5],使居民缺乏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识。研究表明,公众对精神疾病普遍持悲观、消极态度,并且态度持久[6];患者家属为了避免被歧视会把家人患精神病的事对外保密,因此经常去随访让家属心里很不舒服,进而配合意愿低。这使我们收集到信息非常有限,无法对患者进行真实有效的评估,进而也影响到进行分类干预。

2.3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宣传不够

每年,我们都会进行关于世界卫生日和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方面的宣传活动。但是,由于宣传的范围、宣传活动方式等原因的限制,导致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影响了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服务的了解和认同。

3对策

3.1加强社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的建设?

制定社区精神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相关医务人员等。主要采取业务培训、进修等方式,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掌握或了解必要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知识和技能,能够开展社区管理[7]。以利于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效果。

3.2探索全科团队管理,进一步落实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随访

随着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深入,家庭医生制全科团队的服务模式越来越完善和成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可以与家庭医生签约,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管理。每个团队可以指定专人负责精神疾病患者随访和健康管理工作。全科团队的服务更贴近社区居民,可以更好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和动态,真正落实好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措施。另外,签约家庭医生还可以适当的减免费用,可以让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更好的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提高治疗率。

3.3加强社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的力度

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采取不同的手段,更广泛的开展精神卫生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免费服药等政策的宣传,更好的落实健康教育,以提高居民对精神疾病和心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减轻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为患者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在随访工作中,做好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让患者家庭更多了解精神卫生服务的内容,消除患者家庭的疑虑、病耻感,使其自愿纳入管理和接受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3.4加强指导、质控和督导检查

邀请上级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专业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服务能力;且基层医疗机构也要重视内部质量控制,成立健康服务工作与档案管理质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服务效果与档案管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卫生行政管理机构也应加强绩效考核和工作督导,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方案,将绩效考核与人员管理、资金分配挂钩,确保重性精神病患者服务规范的开展[8-9]。

参考文献

[1]赵玉华,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及治疗现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199-200.

[2]俞峻瀚,肖泽萍.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精神动力学研究及对策[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6):121-126.

[3]肖德容,易自力,郑汉峰,等.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风险评估及干预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694-5695.

[4]王成达.强化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康复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l(7):104-105.

[5]丁可,陈奇.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及干预效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67-69.

[6]徐晖,李栓荣,李峥.精神疾病患者歧视感知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3281-3283.

[7]汪海蓉.综合医院精神科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56-159.

[8]郑宏,陈思路,牛听,等.社区综合服务团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0-92.

[9]杜蕾,张赛,金光辉,等.主动式社区治疗的国外应用现状及其对我国精神疾病社区管理的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214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