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重精神的社区干预效果和康复护理进行探究。方法将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某大型社区确诊为重精神的患者38例作为本次探究主体,对比分析全部患者社区干预和康复护理前后,患者的康复措施落实情况、劳动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社区干预和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康复措施落实情况明显优于社区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干预后,患者的劳动能力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患者经过社区干预后,能够更好地落实康复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社区干预对重精神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社区干预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掌握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精神患病率和就诊情况。方法采用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手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表为调查工具,以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为诊断标准,对当涂县≥15岁人口采取整群调查方法进行逐一筛查。结果在完成的351870人调查中,总患病率为2.99‰(不含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1.87‰,精神发育迟滞0.99‰,脑器质精神障碍0.054‰,情感性精神障碍0.08‰。男性患病率为1.72‰,女性患病率为1.27‰。结论当涂县精神患病率低于国内同类调查结果,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就诊率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 标签: 重性精神障碍 发病率 就诊率
  • 简介: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亦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用于治疗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的物理治疗方法,在一些国家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电休克治疗(ECT).我院自2001年引进MECT治疗精神,为了解其临床疗效,我们对1000例MEC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现将疗效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精神病 改良电休克治疗 抑郁症 躁狂症 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2022年定西市精神人群分布及管理情况,以揭示该市在精神健康领域的现状和挑战。方法:精神卫生监测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精神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对2022年定西市精神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不同人群患病率、管理率、服药率等重要指标。结果:定西市报告患病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并超过省级平均水平,规范管理率达到全省(80%)要求,但城区报告患病率低;全市服药率和规律服药率较低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结论:定西市在精神健康管理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加强医疗人员的培训、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并与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以提高患者管理和治疗效果。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患病率 服药率 精神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2022年定西市精神人群分布及管理情况,以揭示该市在精神健康领域的现状和挑战。方法:精神卫生监测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精神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对2022年定西市精神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不同人群患病率、管理率、服药率等重要指标。结果:定西市报告患病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并超过省级平均水平,规范管理率达到全省(80%)要求,但城区报告患病率低;全市服药率和规律服药率较低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结论:定西市在精神健康管理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加强医疗人员的培训、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并与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以提高患者管理和治疗效果。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患病率 服药率 精神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2022年定西市精神人群分布及管理情况,以揭示该市在精神健康领域的现状和挑战。方法:精神卫生监测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精神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对2022年定西市精神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不同人群患病率、管理率、服药率等重要指标。结果:定西市报告患病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并超过省级平均水平,规范管理率达到全省(80%)要求,但城区报告患病率低;全市服药率和规律服药率较低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结论:定西市在精神健康管理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加强医疗人员的培训、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并与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以提高患者管理和治疗效果。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患病率 服药率 精神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2022年定西市精神人群分布及管理情况,以揭示该市在精神健康领域的现状和挑战。方法:精神卫生监测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精神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对2022年定西市精神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不同人群患病率、管理率、服药率等重要指标。结果:定西市报告患病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并超过省级平均水平,规范管理率达到全省(80%)要求,但城区报告患病率低;全市服药率和规律服药率较低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结论:定西市在精神健康管理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加强医疗人员的培训、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并与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以提高患者管理和治疗效果。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患病率 服药率 精神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社区精神管理的相关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的应对措施。方法:将 2015年 12月 ~2016年 12月社区登记的 96例重症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影响重症精神管理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的应对措施。结果:影响管理的相关因素包括:居民认识不足、管理人员专业差以及对于管理工作并不重视等,通过给予相应的管理对策,能够有效改善管理现状,健康档案合格率为82例( 85.42%)。 结论:对影响重症精神卫生工作的管理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给予针对的管理对策,能够有效推进重症精神管理工作的开展。

  • 标签: 社区 重性 精神病管理 因素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安顺市西秀区2013年监测中发现的精神进行流行学分析,找出精神的发病规律,为提高精神疾病患者发现率、治疗率、管理率、降低危险行为率寻找方法。方法利用国家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西秀区精神的罹患率为238.18/10万。1980年以后发病数出现上升,经济状况低于当地贫困线的病例较多,明确的职业中农民和下岗无业的人群占比较高,男性高于女性,城区高于农村,青少年开始有发病,20岁-40岁的青壮年是首次发病较为集中的人群。结论关注城区失业、无业人群和农民的心理健康,对贫困人群开展心理疏导,缓解中年、男性的压力,尽早介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引导对于防控精神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发病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人的社区卫生管理。方法社区家庭健康医生团队(由责任医生和社区护士组成)对重精神病人定期随访、心理护理与工娱疗法相结合。结果经五年多的管理,全部病情稳定。结论重视对重精神病人的社区卫生管理,能促进精神病人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 标签: 重性精神病病人 社区定期随访 心理护理 工娱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电休克疗法治疗精神疗效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1年2~6月期间,所有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的100例精神患者(600例次)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2%,抑郁症疗效最好(100%),其次为躁狂症(90%),精神分裂症(80%),三组患者的疗效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改良电休克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精神的方法之一,值得精神科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改良电休克疗法 重性精神病 疗效 发作时间 MECT
  • 简介:摘要:近些年以来,随着精神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尤其是精神患者冲动伤人、威胁公共安全的案例不断增加,因此对重精神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其重要,患者出院后的社区管理及康复对精神疾病的控制和稳定病情也成为康复过程中不可获缺的因素,研究早期诊断治疗精神和社区康复管理,增加患者服药依从,以而减少精神的复发率,减少或减轻暴力精神对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危险,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住院治疗 社区管理 生活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精神患者社区康复中的方法和效果和存在问题方法引入社会工作对生活在社区的精神患者进行个案监管。使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对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患者的情况在入组时和以后的每9月进行一次评定。社会工作者采取不同于医生的工作方式,针对评估问题,重点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康复。结果患者通过18个月的社会工作介入个案管理后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分逐渐升高;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分逐渐升高;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分逐渐降低。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社会支持量表(SS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在精神人康复中具有评介和指导意义,非常实用。精神人康复的长期与社会工作者相对不足、政府购买服务未确定存在一定的矛盾。结论社会工作介入精神个案管理效果显著。政府应该加大投入购买精神人的社工服务。

  • 标签: 精神病人 个案管理 社会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分析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法,把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电休克治疗,观察组应用改良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精神效果根据疾病分类,治疗效果最好是抑郁症,其次是躁狂症,最差的是精神分裂症。结论精神患者应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 重性精神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09年12月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1080例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0%,其中抑郁症疗效最好(100%),其次为躁狂症(80%),精神分裂症(70%)。三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高度显著,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疗效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急性期精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期精神患者70例,通过电脑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一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称为药物组,另一组患者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称为手术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精神评定量表对药物组患者和手术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后手术组患者的精神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药物组患者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中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34例)明显高于药物组的总有效率45.71%(16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急性期精神,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病情,且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急性期重性精神病 临床疗效 精神病评定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