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血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研究血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罗廷彪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644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月来我院接受血液常规检查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质量控制方式和综合性质量控制方式,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检验准确情况分析,实践证明,乙组中检验准确的患者32例,准确率为91.4%,甲组中检验准确的患者27例,准确率为77.1%,乙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RBC、WBC、HGB、PLT等数值进行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甲组。结论:对血常规检验患者给予综合性的措施,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血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方式

在临床研究中如何进行血液常规检查是重点和关键,根据具体管理要求可知,只有做好具体分析工作,才能满足其应用要求。临床血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和改进贯穿于整个周期,在操作过程中对于每一份标本的采集,每一个仪器的应用都需要符合具体要求。为了分析血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月来我院接受血液常规检查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质量控制方式和综合性质量控制方式,对效果进行评价。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月来我院接受血液常规检查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质量控制方式和综合性质量控制方式,对效果进行评价。

资料如下:甲组和乙组分别都是35例患者。甲组中男和女分别是20例和15例,年龄在18-66岁,平均年龄(40.6±1.9)岁。乙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在19-67岁,平均年龄(42.5±1.9)岁。根据上述数据可知,两组患者的常规性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组间数据可以进行研究和分析。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甲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血液检测方式,受检者采血前一天晚上禁食,第二天清晨采用真空试管采集静脉血,采用稀释液将血液稀释,轻轻摇晃,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进行检验。乙组则给予综合性质量控制方式,如下:

首先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抗凝处理,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容易受到抗凝剂影响,合理处理至关重要。血液标本采集后进行储存,采用乙二胺四乙酸盐处理,在室温下,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在0.5-4h内比较稳定。检验仪器的应用也是重点,不同台检测仪器,不同厂家检验后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需要采用同一台机器同一批次的试剂进行检验[1]。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说明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检验准确情况分析,实践证明,乙组中检验准确的患者32例,准确率为91.4%,甲组中检验准确的患者27例,准确率为77.1%,乙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甲组,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如表一:

3.讨论

血液系统、代谢系统等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发生几率不断提升,各大医院在就医过程中收治大量的血液常规检测患者,根据现有检测要求可知,具体涉及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等方面要求实施,根据现有检测标准可知,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做好具体指导工作,按照实施要求落实[2]。血液常规检验是重点之一,同时也是常见的内容,在实践过程中要做好不同程度的判断工作,按照检验和实施要求落实。在实际检验中,受到检验仪器、实验试剂以及检验模式等方面要求可知,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后,如果出现严重的偏差现象,为了避免出现不良现象,要按照诊断要求实施[3]。综合性质量控制方式优势明显,按照现有方案和实施要求可知,只有按照实际流程实施,才能体现出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医护人员要做好基础检验工作,对患者生命给予保障,进而奠定基础[4]。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检验准确情况分析,实践证明,乙组中检验准确率为91.4%,甲组中检验准确率为77.1%,乙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甲组,数据对比后差异明显。

对甲组和乙组的RBC、WBC、HGB、PLT等数值进行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甲组。说明在临床研究中对采用综合质量管理措施进行血常规检查,其效果明显[5]。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查中给予综合质量控制方式,其优势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英争,刘盼.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2(08):101-103.

[2]薛东莉.研究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10(01):96-98.

[3]高波,宋小英.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检测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05(03):52-55.

[4]努尔古丽·哈普勒,祖丽菲娅·木沙.观察冠心病治疗中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2(10):138-139.

[5]黄忠英.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4,03(3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