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误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外科手术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误区分析

董建英

董建英(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云南丽江674100)

【中图分类号】R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040-02

【摘要】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病历医嘱用药进行点评,在点评用药医嘱中发现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使用误区,现将存在的六大误区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误区

在外科手术中,不同的手术切口对使用的抗菌药物的选择也不同,有很多的切口属于I类切口,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应该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I类切口是指手术未进入炎症区,也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的清洁伤口也属于I类切口,这类手术切口使用抗菌药物有明确的规定,但在临床上仍然经常出现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作者就常见的六大使用误区进行分析。

1无指征用药

典型病例:患者:女,38岁,一年来,一侧甲状腺肿大、疼痛、伴有胸闷、失眠等症状,经检查后确诊为甲状腺囊肿,行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手术历时1小时20分钟,术前使用头孢替安,每次2g,每日一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以预防手术感染。

用药分析:该患者患有甲状腺囊肿,是良性囊肿,手术为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时间不长,属于I类手术切口,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用药,该病例并没有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指征。

2选择药品档次偏高

典型病例:患者:女,38岁,右侧乳房有肿块,形态不规则,经期前疼痛加重,伴有胸闷,心烦易怒,月经不调,有时腋下、肩部、上肢、背部也有酸胀感,检查乳房可摸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包块,按压时疼痛加重,诊断为乳腺增生,用药治疗效果不佳,于2011年3月1日手术治疗,术前预防使用头孢曲松注射液,每次2g,每日一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用药分析:该患者患有乳腺增生,需要局部切除,该手术切口属于I类手术切口,可选择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但此选择使用的头孢曲松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档次偏高,属选用药不当。

3预防用药时间偏长

典型病例:患者:男,45岁,因意外摔伤导致腰椎骨折,2011年6月10日入院治疗,6月13日行手术内固定,手术当日预防使用头孢替安注射液2g,每日2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至6月20日停止用药。

用药分析:该患者为外伤导致腰椎骨折,手术切口为I类切口,因为使用内固定物,可以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但是根据规定,此类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一般为术前使用1次,最多不超过48h停药,该患者连续使用7天,用药时间过长。

典型病例:患者:女,35岁,右侧乳房肿痛,乳头溢液,月经不规律,诊断为乳腺增生,给予手术治疗,并于2011年6月15日手术切除部分乳腺组织,当日使用头孢孟多注射液,每次2.0g,每日2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6月23日停药。

用药分析:该患者有乳腺增生,无感染存在,其手术属I类切口,为洁净无感染手术,使用抗菌药物8天,根据2009年卫生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I类切口手术确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总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该患者属于超长时间用药。

4预防用药剂量偏大

典型病例:患者:男,45岁,2年前出现手麻木,腰酸、头晕、记忆力下降、颈项僵硬。CT颈部扫描显示为颈椎增生,需手术治疗,手术前1天使用头孢替安每次3.0g,每日2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用药分析:该患者接受颈椎手术,手术切口为I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为预防感染,在此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替安,不但违反了2009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颈椎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的规定”,而且用药剂量偏大,按照规定该药每次剂量不应超过2.0g,在此每次使用3.0g,明显属于超剂量用药。

典型案病例:患者:男,46岁,因意外挤压导致下肢闭合性骨折,入院当日进行了急症手术,手术后使用头孢孟多2.5g,一日2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用药分析:该患者为外伤导致的骨折,但是没有外伤伤口,属于闭合性骨折,手术切口为I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为预防用药,在此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不但有违上述通知中的“一般骨科手术预防用药应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的要求,而且剂量达2.5g,属于超剂量用药,该药预防用药剂量每次不应超过2.0g.

5用药时机不恰当

典型病例:患者:男,18岁,在校打篮球时跌倒摔伤,导致右侧肱骨上段骨折,住院行内固定手术,术前1天上午8:30开始使用头孢替安2.0g,一日2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用药分析:该患者属于右侧肱骨上段骨折,手术为I类切口,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可以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替安预防感染,但此患者选择用药时机不正确,按照2009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I类切口手术预防感染方法是在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患者在术前1天就开始预防用药,明显不符合要求。

典型病例:患者:女,52岁,左侧乳房内有肿块,其形态不规则,经前疼痛加重,伴有胸闷不适,心烦易怒,月经不调等症状,穿刺检查为左侧乳腺瘤,接受手术治疗,术前2小时40分钟使用头孢呋辛,每次20g,一日2次,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用药分析:该患者为左侧乳腺肿瘤,手术为I类手术切口,使用抗菌素药物预防感染,有适应证,但是应该把握好使用时机,手术前预防用药时机应在术前0.5-2小时之间,而该患者在术前两小时前用药,不符合规定要求。

6不恰当选用喹诺酮类药物

典型病例1患者女,60岁,外出活动时意外摔伤,导致下肢骨折,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前使用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每次100ml0.2g,每日一次静脉注射。

用药分析:该患者意外摔伤导致下肢骨折,手术切口属于I类切口,预防用药可以选择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但该病例选择使用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违反了2009年卫生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的要求,通知明确指出,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啶,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因此属于用药不当。

典型病例:患者男,50岁,2年来胸闷、心悸、怕热、多汗、失眠、乏力,颈部不时有疼痛感,检查确诊为甲状腺嚢肿,需要手术治疗,术前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静脉注射,以预防感染。

用药分析:该患者有甲状月腺嚢肿,没有感染存在,行甲状腺次全切手术,该手术切囗为I类切口,不应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预防感染,因为该药属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外科手术中,有很多切口手术属于I类切口,是否有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用药的指征,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使用时,应该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有关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定。选择合适的药物、给予适宜的疗程,选择恰当的剂量等,确保抗菌药物使用安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