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新课标实验教材栏目实践“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巧用新课标实验教材栏目实践“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王飞

关键词:教材栏目;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王飞,任教于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分校。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本质就是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亲身体验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准确而娴熟地运用,就能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活动中体验并生成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苏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不仅是图片更加精美和丰富,知识内容更加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其更大的特点是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栏目。该教材共设置了14个栏目,分别是“交流与讨论、你知道吗、调查研究、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练习与实践、本专题作业、整理与归纳、回顾与总结、信息提示、拓展视野、化学史话、资料卡”。这些栏目功能强大,不同的栏目承载不同的功能,但始终以引导自主探究为宗旨,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科学探究。合理利用这些栏目能够“使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在新课程实施的一年时间里,笔者就如何使用苏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栏目来达到实现“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大量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巧妙使用好教材提供的栏目,在课堂上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探究、指导学生综合归纳,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体验并生成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一、“你知道吗”“调查研究”——叩响新知识的大门

“你知道吗”和“调查研究”一般出现在新内容之前,在学生已有的经验或者熟悉的事实和现象的基础上设置有关的学习情景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合理使用这些栏目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引发学生对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回顾,同时激发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化学2专题一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时,教材设置了“你知道吗”栏目:“观察图1-1、1-2所示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在化学1专题一第三单元中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知道原子构成情况,知道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但不知道按照什么规律排布。这个栏目的设置,让学生回顾了原有知识,同时又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这一栏目时,把图1-1、1-2都投影在屏幕上,然后从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如何变化?每个电子层的电子数增加到多少的时候会出现新的电子层?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提出一个个猜想,然后大家验证,最后教师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了观察、猜想、归纳的过程,培养了归纳整理的能力。

二、“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经历化学物质变化过程

这两个栏目是实验栏目,“活动与探究”一般是学生实验,“观察与思考”一般是演示实验,当然,各个学校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不管是把它当成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其用意都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化学实验思考有关的问题,或者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或者进行有关的调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两个栏目为达成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实验态度、敏锐的观察习惯、严密的分析思维能力目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例如在化学2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学习时,教材设计了“活动与探究”栏目”:

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实验2: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实验3:用导线把实验2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实验现象;实验4: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实验现象4。

上课时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实验,每一个实验都让学生复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都是锌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没有。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的金属活动顺序能够解释这一现象。但当学生做到实验3时,看到导线连接的铜片和锌片放入稀硫酸中,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这时学生发现问题了,解释不了这个现象。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要去探究其原因,马上引导学生思考:导线的连接不会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锌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实质是电子从锌片转移给氢离子;锌片还在溶解,氢气还在生成,说明反应还在继续。然后大家提出猜想:会不会是锌片转移给氢离子的电子是通过铜片进行了呢?再次追问:如何验证这个猜想?同学们就会发现,用实验4的装置进行验证。这一组探究活动的实验设计,层层推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了物质变化的过程与奇妙,同时又直观而轻松地理解了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三、“拓展视野”“化学史话”——展望浩瀚的物质科学

这个栏目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提高或者扩展要求的内容素材,包括化学史实、重大科学发现、化学应用等,其提供的素材生动,知识面广,使学生在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之余开拓视野,进一步领略化学的奇妙和魅力。

例如在学习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后,很多学生来问交师:“构成原电池需要电解质溶液,那电池不是很难携带?金属与酸构成原电池会产生氢气,这样的电池在某些防火的场所能使用吗?我们平时使用的电池是原电池吗?等等很多问题。”这个时候指导学生去阅读教材40页的“拓展视野——表2-6常见化学电源的组成与反应原理”。通过这些介绍,学生的很多问题一下就得到了解决,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还激发了大家浓厚的继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问题解决”“练习与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些栏目主要通过问题或习题的形势提供给学生,学生可利用此栏目提出的问题或者介绍的方法来检验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运用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乙烯的性质后,教材设置了一个“问题解决”栏目:“乙炔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也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炔与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分子中碳碳叁键中的两个键打开,每个碳原子分别与两个溴原子结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通过阅读所给的信息、方法,然后按要求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即巩固了加成反应的反应机理,又拓展了乙炔的性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体会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新课程的新不只体现在教材和知识面的新,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新。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会,在不同的活动中体验并生成知识,提高科学素养。这一目标也要求教师由过去的知识传播者、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大胆创新,积极参与,就一定能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成功进行转型,做一名合格的“新教师”。其实,合理地、巧妙地使用新教材提供的栏目,实现“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其本质就是对新课标实验教材的再开发,如果大家都能开动脑筋,深挖教材中的隐形资源,就一定能出色完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走进高中新课程[Z].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唐丽玲,王后雄.“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呈现方式的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2).

[4]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S].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5]李一平.感受鲁科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栏目魅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4).

[6]陈经佳.三种高中化学新教材栏目设置比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1~2).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分校

邮政编码:31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