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改革新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改革新思路

刘青林

河北省永年县第五实验学校刘青林057150

【摘要】:新课程改革涉及课程的调整、标准的确定、实施、开发和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有关课程的重要方面。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我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思考对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做一些论述和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索式、创造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即注入法,严重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阻?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产生质疑,并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验。今天,我们在吸取他人?验的同时,也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今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一、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会感到快乐、轻松、效果好,因此,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课堂动态生成的前提之一。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成为学生的良师。只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敢想、敢说和敢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宽容。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位学生的心理都有渴望获得知识的火种,教师应正确引导,点燃他们探索求新的火焰。学生的这种火焰一旦被点燃,就能获得勤学好问、勤思善断的结果,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我在教学中注意选编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利用数学学科特有的数形结合的表象美、知识结构的内在逻?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求异美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采用数学活动的方法。只有突出数学理论的学习过程,暴露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发现”,学生才能获得“活”的知识。

三、启发式探索方法

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其步骤是:①基本训练,习旧引新;②引导观察,试行概括;③看书对照,重点研讨;④练习应用,及时反馈;⑤评议指导,课堂小结。这种方法主要适用有于定理、公式、法则之类的教学。例如“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及两个推论”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一组填空题复习旧课,引出猜想,教师将等腰三角形对折,使其两腰重合,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证明探索,提取记忆中的有关?验,假设出若干种可能的思路,探索出从条件到结论的中间环节,结果学生能发现证明命题的两种方法,这时学生看书对照,研究讨论。接着教师出一些练习题,既巩固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又得出两个推论。紧接着是一组形式多变的训练题,运用“三线合一定理”巩固新知识,最后的评议小结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紧凑,步步深入,效果理想。

四、要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理,学会例题,完成练习;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五、营造课堂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事实证明,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或看重,就会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2、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考。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

3、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创新品质的训练,而训练的场所就是课堂。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具有实用意识。在实际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如,产品打折,容积问题等。大多数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3.巧设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设计一些开放题、综合题。

4.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探究发展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与灵活性。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既要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的课题,它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完善。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总之,要想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力,就要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开发的过程。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促使学生个性发展,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的扎实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