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打滑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1

自动变速器打滑故障的诊断与维修

朱群富

朱群富青岛市技师学院山东青岛266200

摘要:自动变速器打滑是自动变速器比较常见的故障,而打滑的原因往往主要是因为油压过低。本文就自动变速器打滑的故障现象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相应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并以日产公爵轿车自动变速器打滑为例子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自动变速器打滑故障诊断

一、自动变速器打滑的现象

1.自动变速器打滑的现象和判断:(1)自动变速器打滑的现象:①当车辆起步踩下加速踏板时,发动机转速上升很快但车速上升很慢。②在加速状态时,发动机转速很高但车速不能很快提高。③在上坡时,汽车行驶无力,但发动机的转速却很高。(2)自动变速器打滑的判断。车辆在正常行驶情况下,油门开度保持在1/2开度内,汽车可完成从起步加速直至升入O/D档(超速档)的全部过程。在整个换档过程中,发动机转速始终低于3000r/min,有些功率较大的发动机甚至可以在2000r/min内完成。若在行驶中发动机的转速过高,如经常高于3000r/min,则说明自动变速器存在打滑现象。

2.自动变速器打滑的原因:(1)油压问题:①液面过低。②液压油被搅动后产生大量气泡。③油泵磨损过甚或主油路有泄漏而造成主油路的油压过低。④离合器或制动器活塞密封圈损坏而漏油,导致油压过低。⑤减振器活塞密封圈损坏,导致漏油。(2)离合器故障:①离合器或制动器摩擦片、制动带磨损过甚或烧焦。②自动变速器中单向离合器打滑。

二、故障诊断与排除

1.检查:(1)检测油面。如果只是油面过低,添加变速器油至油面适当高度后,再检查自动变速器是否打滑。(2)检测变速器油的品质。如果油呈棕黑色或有烧焦味,则可能是离合器或制动器摩擦片已烧坏,应拆解。

2.油压检查及路试:(1)检查油路的油压。若打滑时主油路压力正常,自动变速器解体后应重点检修液压阀或换挡执行元件;若打滑时主油路压力不正常,解体后应重点检查油道上的密封性。(2)做路试检查:做路试,若自动变速器升至某一挡位时发动机转速突然升高,但车速没有相应地提高,即说明该挡位有打滑。打滑时发动机的转速越容易升高,说明打滑越严重。(3)总结。在拆卸分解之前,应先检查主油路油压,以找出造成打滑的原因。自动变速器不论前进挡或倒挡均打滑,其原因往往是主油路油压过低。若主油路油压正常,则只要更换磨损或烧焦的摩擦元件即可。若主油路油压不正常,则在拆修自动变速器的过程中,应根据主油路油压,相应地对油泵或阀进行检修,并更换自动变速器的所有密封圈和密封环。

三、案例分析

1.车辆背景:日产公爵汽车,发动机型号:SR20DET型(自动变速器为RE4R01A型);生产年份:2011年;行驶里程:67000km。

2.故障诊断。故障诊断结果为自动变速器打滑。(1)分析与检修。首先确认故障症状,进行道路行驶试验,结果在D档位上的3档时,发动机空加速。这辆车装的自动变速器是RE4R01A型,除换档和锁定之外,操作油压也是电子控制的。调查自动变速器机油,机油没有问题。查自诊断系统,显示节气门传感器信号系统异常。清码,再调码,仍显示节气门传感器信号异常。节气门传感器信号异常,自动变速器的控制单元就不能根据节气门的开度检测发动机负荷,其他信号还有怠速开关、满载开关、自动跳合开关。作为应急,按照“安全失效”控制操作油压和换档。

表1.操作油压控制条件

在正常状态下,操作油压在392-980kPa之间线性变化,而在“安全失效”时,操作油压要么取最大值,要么取最小值,其控制条件如表1所示。实际测量操作油压,一看,怠速时是441kPa,稍稍踩一点加速踏板,怠速开关断开后,操作油压的压力没有变化,还是441KPa,而本来应该升为980kPa。进一步踩加速踏板,一直到节气门满载开关合上后,才会升到980kPa。在这种状态下行驶,只要加速踏板踩下不到一半,操作油压就保持为441kPa的压力,即处于最小值,变速器发生打滑。

(2)对传感器的检测。节气门传感器既用于发动机控制,也用于自动变速器控制,也就是说它是两者共用。实测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的34号端子电压,结果不管节气门开度大还是小,电压都是3.8V。在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时发现,本来除节气门全闭状态外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的14号端子不应该有电压,但实测却有3V的电压,拔下节气门传感器的连接器,电压降为零。从这一点上看,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没有问题。测量怠速开关电阻,即使接点OFF(断开)还是有20KΩ电阻值。因此,即使怠速开关接点已经断开,通过这个20KΩ的电阻,仍能在14号端子上产生3V的电压。自动变速器控制单元检测不出节气门的开度,认为节气门处于怠速状态,所以始终控制操作油压在最小值上。这样自动变速器只能打滑。

参考文献

[1]杨月海自动变速器打滑故障的诊断方法[J].汽车运用,2007。

[2]张红伟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