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预防ICU获得性衰弱与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预防ICU获得性衰弱与护理体会

彭丽

(湘潭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在ICU获得性衰弱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入ICU的12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实施ICU常规照护,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活动锻炼,评估两组MRC肌力评分(MRC-score)和独立功能状态改善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护理后3d、7d时MRC-score评分明显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干预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更低,独立功能状态恢复率与ADL完成量更高,与常规组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活动干预有利于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肌力状况,促进机体独立功能状态恢复,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大大降低,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机械通气;ICU获得性衰弱;早期活动;肌力;独立功能

ICU获得性衰弱是ICU危重症患者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通常表现出肌萎缩、反射减弱、脱机困难、轻瘫、四肢瘫痪等症状。本病可导致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升高[1]。现阶段临床尚无干预ICU获得性衰弱的有效技术,因此预防性护理尤为关键。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在ICU获得性衰弱预防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入ICU的12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3.3±4.8)岁。入组对象意识清醒,血流动力学稳定,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无股动脉置管或者体外膜式氧合等活动限制措施。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各6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ICU常规照护,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活动锻炼:(1)悬吊运动干预。ICU患者早期可接受悬吊式运动干预,采用床旁循环测力器吊起卧床患者双腿,小腿与大腿之间呈90°夹角,平行于床面,在护士的引导下练习蹬踏动作。根据患者个体状况确定训练量,早期5min/d即可,逐渐延长至20min/d,每周不低于2次。(2)ADL锻炼。首先结合患者病情开展医护联合评估,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开展ADL训练。训练内容包括穿衣洗漱、独立进食、坐起或者双脚触地坐在床沿上,护理人员应扶稳患者躯干,使之保持直立坐姿,每次持续10~20min,1~3次/d。站立状态下引导患者原地踏步,逐步适应身体重量。(3)游戏活动。机械通气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个人爱好,为期提供视频互动设备,模拟游戏视频播放的运动动作,譬如棒球、拳击或者网球等等,强化平衡感训练,增加耐力。干预后3d、7d时评估两组MRC-score评分[2]、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与独立功能状态恢复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皮尔斯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护理干预后3d、7d时两组患者MRC-score评分对比(`x±s)

3讨论

诸多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对机械通气的ICU患者而言有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患者预后情况得到改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随之降低,且早期干预的预防效果有较强的时间依赖性,干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3]。但是从传统的危重症医学治疗角度来看,ICU患者病情严重,为确保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性、减少跌倒或者意外拔管等护理风险、降低死亡率,临床多采用卧床休息干预或者长时间肢体制动,这是导致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衰弱并发症的最常见因素[4]。由此来看,临床应掌握ICU患者安全治疗和早期锻炼活动之间的平衡点,合理施加干预。我们针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医护联合评估,确保患者符合早期锻炼准入标准,谨慎开展早期活动,既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保证治疗效果,又实现了安全治疗目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护理后3d、7d时MRC-score评分、独立功能状态恢复率与ADL完成量更高,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更低,与常规组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提示本次干预方案合理有效,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早期活动干预有利于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肌力状况,促进机体独立功能状态恢复,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大大降低,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俞玲娜,张娜,尹安春等.ICU获得性衰弱的干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82-83.

[2]张娜,张兵.早期活动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5):43-45.

[3]冯金华,田永明,聂孟珍等.某院253名ICU护士对ICU获得性衰弱认知情况现状分析[J].护理学报,2015,(17):43-46,47.

[4]张霞,江智霞,肖政等.ICU获得性衰弱危险因素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5):39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