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ICU获得衰弱(intensivecareunitaequiredweakness,ICU-AW)的发生率为51.0~66.7%[1],一旦患者发生ICU-AW,就会对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和后期康复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2]。护理人员需要重视预防ICU-AW的预防。调查显示,11.5%的ICU护士完全不知道ICU-AW相关知识,仅约8.7%的ICU护士对ICU-AW相关知识知晓稍多[3]。笔者对ICU-AW的发病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整理,综述如下。1ICU-AW的概念ICU-AW是在ICU患者中出现的没有明确原因的急性神经和肌肉功能损伤或缺失,包括多发性神经性、危重病性肌病,也可能两者同时存在的危重病性神经肌肉病[4]。美国胸科协会临床实践指南[5]指出:获得衰弱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肢体无力,获得衰弱患者平均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edicalresearchcouncil,MRC)肌力评分小于4分。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衰弱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ICU是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主要是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及技术保障,达到救治危重病人的目的。对于ICU患者不仅要维持生命,还要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但随着ICU患者的增多,并发症也越来越多。ICU获得衰弱就是其中之一,作者经过多年的ICU工作,总结出一些ICU获得衰弱的病因及护理经验,供广大同行参考。

  • 标签: 主动干预 ICU获得性衰弱病因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ICU获得衰弱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者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提供客观依据,为今后模型的更新及新模型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六大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0月15日,语种限定中英文。2名研究者依次进行独立的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再采用PROBAST工具对纳入文献中的模型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篇高质量文献。5项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均≥0.7。模型偏倚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仅Witteveen的模型被评为低偏倚,其余7项模型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但所有模型适用性好。结论ICU获得衰弱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但在开发、报道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倚。今后应规范报道模型开发验证的全过程,以减少方法学偏倚,为临床实践提供高质量证据。未来研究应侧重于模型的外部验证和模型更新,不断改进模型预测性能,为临床提供实际可用的模型。

  • 标签: ICU获得性衰弱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ICU获得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重症监护病房中一个突出而常见的问题。来自世界各地医疗机构的数据显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电刺激对 ICU 获得衰弱的预防作用。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诊疗的 52 例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划分为 A 组( 26 例)和 B 组( 26 例)。即 A 组为传统护理和治疗, B 组在 A 组的基础上使用神经电刺激疗法,对比患者谵妄总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结果: A 组谵妄总发生率为 34.62% 、机械通气时间为( 12.4±5.27 ) h , B 组为 7.69% 、( 6.9±4.19 ) h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于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效且科学的神经电刺激疗法,能够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还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应引起重视。

  • 标签: 神经电刺激 ICU 获得性衰弱 谵妄 机械通气时间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方案预防ICU获得衰弱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获得衰弱发生率,对比两种护理方案的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结果:观察组获得衰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方案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明显明显优于照组;上述指标对比P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综合护理 ICU 获得性衰弱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综合ICU患者获得衰弱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治疗的247例患者,将其分为ICU获得衰弱组(n=106)和非ICU获得衰弱组(n=141),将2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采用H-L判断模型的拟合度,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纳入106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临床应用效果的验证。结果本研究建模组ICU获得衰弱发生率为42.91%(106/247),验证组为44.34%(47/106),最终纳入年龄(OR=1.043)、机械通气时间(OR=1.14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表(APACHEⅡ)评分(OR=1.081)、血糖(OR=1.117)、乳酸(OR=1.459)、神经阻滞剂(OR=3.499)6个变量构建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公式为P=1/1+exp(-Z)=1/1+exp(8.808-0.042×年龄-1.252×神经阻滞剂的赋值-0.078×APACHEⅡ评分-0.110×血糖-0.378×血乳酸-0.131×机械通气时间),本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 0.824~0.914),最大约登指数为0.577,灵敏度为0.754,特异度为0.823,截段值为0.503。模型验证结果:AUC=0.880,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88.1%,准确率为80.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获得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临床筛选ICU获得衰弱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ICU获得性衰弱 高危人群 预测模型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综合ICU患者获得衰弱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治疗的247例患者,将其分为ICU获得衰弱组(n=106)和非ICU获得衰弱组(n=141),将2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采用H-L判断模型的拟合度,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纳入106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临床应用效果的验证。结果本研究建模组ICU获得衰弱发生率为42.91%(106/247),验证组为44.34%(47/106),最终纳入年龄(OR=1.043)、机械通气时间(OR=1.140)、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表(APACHEⅡ)评分(OR=1.081)、血糖(OR=1.117)、乳酸(OR=1.459)、神经阻滞剂(OR=3.499)6个变量构建出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公式为P=1/1+exp(-Z)=1/1+exp(8.808-0.042×年龄-1.252×神经阻滞剂的赋值-0.078×APACHEⅡ评分-0.110×血糖-0.378×血乳酸-0.131×机械通气时间),本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 0.824~0.914),最大约登指数为0.577,灵敏度为0.754,特异度为0.823,截段值为0.503。模型验证结果:AUC=0.880,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88.1%,准确率为80.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获得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临床筛选ICU获得衰弱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ICU获得性衰弱 高危人群 预测模型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衰弱现状,确定ICU获得衰弱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ICU获得衰弱诊断,并分析行ICU获得衰弱发生的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48例并发ICU获得衰弱ICU获得衰弱发生率48.00%。各因素Meta分析,患者年龄、带机时间、卧床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糖水平、血乳酸水平指标以及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均与ICU获得衰弱风险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衰弱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待机时间、药物治疗情况、临床辅助治疗、生化代谢指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治疗该病症的关键。建议针对ICU获得衰弱的危险因素研究中,应重视其心理状态,并提高医护人员的知信行,对预防该病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 标签: 重症病房 机械通气 ICU获得性衰弱 危险因素 效果
  • 简介:摘要:在ICU内,机械通气患者常发生ICU获得衰弱较,该症状属于神经肌肉综合征的一种,具有发生率高、发生迅速等特征,需要加强重视,既要注重早期的诊断,又要加强治疗,以此促进患者康复,预感或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ICU获得性衰弱 早期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 获得衰弱属于ICU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肌肉综合征类疾病,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出现该问题的可能性较大。ICU机械通气的患者获得衰弱发生的时间较早,发生率水平较高,对其尽早进行筛查和鉴别,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诊断和早期康复治疗等两个层面入手,对ICU病房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出现获得衰弱,进行诊断和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实施综述。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获得性衰弱 诊断 早期康复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尽管人们对危重症病患护理过程中ICU获得衰弱的诊断提出了多种方式,但依旧需要深化这方面的研究。当前导致患者出现ICU获得衰弱的主要因素包括疾病、治疗与患者自身因素等。为此,要从下列方面为危重症病患护理中干预ICU获得衰弱的问题,分别是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做好早期护理干预,坚持每日唤醒,采取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强化多学科团队协作,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等。

  • 标签: 危重症病患护理 ICU获得性衰弱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重症监护病房获得衰弱(ICUAW)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各危险因素对ICUAW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日至2021年2月20日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ICUAW将患者分为脓毒症ICUAW组和脓毒症非ICUAW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合并症、是否机械通气、ICUAW患病时间、ICU住院时间、空腹血糖、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转归,以及抗感染药物、糖皮质激素、镇静镇痛和血管活性药物种类等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优势比(OR),P<0.05为独立危险因素;最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ICUAW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ICUAW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脓毒症非ICUAW组(分:23.05±8.17比15.33±4.89,P<0.05),ICU总住院时间较脓毒症非ICUAW组明显延长(d:15.1±9.2比8.5±3.4,P<0.05),患者好转率较脓脓毒症非ICUAW组明显降低〔45.0%(9/20)比95.0%(38/40),P<0.05〕。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重共线性检验,可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为APACHEⅡ、SOFA评分平均值、Lac平均值、机械通气比例、镇痛镇静药物、脓毒性休克、抗菌药物种类、血管活性药物种类7个因素〔OR分别为1.21、2.05、2.26、0.21、1.54、2.07、1.38,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9~1.35、1.42~2.94、1.12~4.57、0.05~0.66、1.03~2.29、1.27~3.37、0.96~2.00,均P<0.05〕。霍斯默-莱梅肖检验P=0.901,预测正确百分比为85%,说明模型拟合度良好。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和SOFA评分平均值是导致脓毒症患者ICUAW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PACHEⅡ:OR=1.17,95%CI为1.004~1.376,P=0.044;SOFA评分平均值:OR=1.86,95%CI为1.157~2.98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平均值及二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ICUAW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881、0.905,95%CI分别为0.646~0.928、0.791~0.972、0.828~0.982,均P<0.05;当截断值为19.500分、6.225分、0.375时,其敏感度分别为75%、90%、90%,特异度分别为80%、80%、85%。结论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平均值是导致脓毒症ICUAW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二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ICUAW发生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指标。

  • 标签: 脓毒症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 危险因素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在ICU获得衰弱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收入ICU的12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实施ICU常规照护,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活动锻炼,评估两组MRC肌力评分(MRC-score)和独立功能状态改善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护理后3d、7d时MRC-score评分明显更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干预组ICU获得衰弱发生率更低,独立功能状态恢复率与ADL完成量更高,与常规组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活动干预有利于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肌力状况,促进机体独立功能状态恢复,ICU获得衰弱发生率大大降低,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ICU获得性衰弱 早期活动 肌力 独立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循序渐进运动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获得衰弱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ICU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循序渐进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评分、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获得衰弱发生率、脱机时间、ICU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的肌力评分均较护理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获得衰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间脱机时间、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患者中开展早期循序渐进运动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四肢肌力,减轻其呼吸肌疲劳,有利于减少获得衰弱发生,使患者治疗时间缩短,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衰弱 护理 早期循序渐进运动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ICU获得衰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8例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8月间,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早期组,每组各29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早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ICU获得衰弱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早期组患者的ICU获得衰弱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ICU获得衰弱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早期护理 危重患者 ICU获得性衰弱
  • 简介:【摘要】目的:急症ICU获得衰弱实施早期活动干预护理预防的价值。方法:病例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接诊,均分组别,病例数94例,实验组(n=47)实施早期活动干预护理,参照组开展(n=47)常规ICU基础干预,将两组病患ADL完成均数、ICU滞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MRC评分、ICU-AW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实验组病患ADL完成均数、ICU滞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MRC评分、ICU-AW发生率数据情况均较优,与参照组数据比对P<0.05。结论:急症ICU获得衰弱实施早期活动干预护理,可有效预防急症ICU获得衰弱疾病发生率,改善病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预后,应推广。

  • 标签: 早期活动干预护理 预防 急症ICU获得性衰弱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加涅学习理论的ICU护士ICU获得衰弱培训方案。方法2021年3—8月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ICU护士ICU获得衰弱培训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6、20份;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7、0.903;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12、0.323(均P<0.01)。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培训目标、培训过程与内容、培训形式)、16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的ICU护士ICU获得衰弱培训方案。结论基于加涅学习理论的ICU护士ICU获得衰弱培训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为ICU护士ICU获得衰弱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护士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衰弱 加涅学习理论 在职培训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危重症获得衰弱(ICU-AW)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其症状通常比较严重,并且持续存在。引起ICU-AW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包括脓毒症、高血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ICU-AW可导致患者脱机困难,延长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预防及早期治疗ICU-AW有助于改善患者出ICU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严格预防、早期识别、早期治疗ICU-AW是ICU医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 标签: 危重症获得性衰弱 危重症肌病 危重症多发性神经病 危重症多发性神经肌病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学发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已经取代了功能制护理模式,作为icu护士,我们要在与医生配合抢救病人提高抢救率的同时,更要注意病人的生活、生存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获得衰弱表现、影响因素、诊断方法和获得衰弱的干预。重点强调的获得衰弱的干预手段。使患者减少住院天数,减轻负担。病愈的同时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

  • 标签: ICU 衰弱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