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关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

曾英容

曾英容湖南邵东职业中专学校422800

知识经济的出现,市场竞争机制的确立,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对二十一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职业教育如何去适应这种社会发展的需求呢?最根本的对策是改革传授知识为本的教学模式,创建能力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属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必须是建立在适应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下的教育,因此,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是由市场说了算,面向市场进行的思维是成功教育的基本点。所以,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的核心是能力本位的观念,即强调以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综合能力来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CBE教育理论,不同的学习者可以采用的学习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需要以及学习机会的变化。“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能力本位优于知识本位,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职业能力——技能——知识”,这样一条与传统方式相应的教育思维的链条。在强化岗位能力的培养目标下,去追溯必备的知识,实施一种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思路,确立以服务社会为基点,以市场需求为取向,以职业素质教育(包括品德、心理、政治、文化、科学、劳动、审美、身体、基本职业和综合职业等十大素质目标)为基础,以职业能力教育以主线的培养模式。

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种目标很具体、针对性很强的教育,其目的就是培养能力人,所谓能力人就是具备某一职业胜任力的人,又具有一定适应新工作迁移能力的劳动者。但目前这种教学目标形式很笼统,只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以知识为中心,强调所学知识的科学性、连贯性和系统性。这种教育思想长期束缚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一种重理论和轻技能训练的现象,黑板上种庄稼,挂图上开机器的“教案剧”每天都在上演,偶尔出一点点实习课也只是教师动下手,学生围着看,教师唱主角,学生跑龙套,这样教出的学生是没有能力可言的,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那么改革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如下:

一、转变教育理论,树立能力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是实施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的前提

马克思早就提出:“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学生去开拓创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倡导创造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创造之本,创造力是人类最高级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人才教育的关键因素。“能力本位”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是针对“学科本位”之弊端提出来的,其核心是将职业教育的着眼点由知识本位转向技能与能力上来,突出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能力本位”强调的“能力”不仅仅是指动手能力,它包括:1.读写听说算的能力;2.会自学进取的能力;3.创造思维的能力;4.信息接受和处理的能力;5.实践动手的能力;6.创业的能力;7.组织管理分析决策能力;8.公关共事的能力。

毫无疑问,在这里强调的“能力”是从综合职业能力上讲,把能力本位涵括成“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核心,以培养综合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两个基点,这正是职业能力的契合点。

二、以能力为中心设计课程体系,是实施能力为本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培养目标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构建能力本位型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就应坚持够用、实用、通用的原则,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符合人才能力形成的规律,必须体现知识为培养能力服务的原则,做到知识创新点,技能练达点,情志境界点的职业需求点融为一体,要建立探究“大课程”,“活模块”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和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年级界限与学制界限,坚持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至于课程结构与课时分配原则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应将文化课与专业课,理论与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比例调整为4∶6为宜。

三、以能力为目标强化教学管理,是构建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

能力本位教学的重要特点是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平面”管理,转变为“立体的交叉”管理,它涉及教学计划的修订,教材的优化精编,课程能力目标的制定,教师岗位能力的修养,教学设备的先进,教学实践基地的保证,教改实验的成功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强化和优化举措。为此必须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教改的突破口,制定一系列的量化考核标准,强化教学管理,有纲有序地开展教学研讨工作,成立各专业的教学教研组织进行实验,加大对学生就业培训的指导工作。

四、以能力为标准完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是构建能力为本教学模式的重要保证

教学质量考评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最终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能力本位型课程体系设计,从人才的能力结构来看,综合职业能力应由一般能力、从业能力和特殊能力三部分组成。“一般能力”是最本的能力,应从公共文化课中构建出为职业技能奠下基石的“平台”;“从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岗位技能,应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融合中设计出实用性的核心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行为的能力,应从设置的弹性与隐性课程的整体优化中培养出创造关键能力。作为确立以能力教育为核心的考评标准,首先必须把按学科理论知识设计的量化考评标准改为按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设计的量化考评标准,同时要根据考评内容,勇于改革应试教育中的笔试方法,确保“双证制”或“多证制”的落实。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个教师必须经过创造性劳动,对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多样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