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内注射博莱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小儿血管瘤的观察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瘤内注射博莱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小儿血管瘤的观察和护理

洪明萍

洪明萍

(广东省人民医院整形血管外科510080)

【摘要】目的:总结瘤内注射博莱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小儿血管瘤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针对患儿年龄特点、血管瘤病变部位、类型及面积大小,使用不同剂量的博莱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向患儿家长详细介绍瘤内注射的方法和过程,耐心讲解博莱霉素药代动力学,配合注射前后细致的观察和护理,能预防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本组病例29例,经1-5次注射后达到疗效者27例,总有效率达93.1%。结论:博莱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小儿血管瘤具有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注射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注射前后给予详细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指导、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指导出院后家庭护理,能减轻患儿痛苦和家长顾虑,提高疗效,促进患儿早日治愈。

【关键词】小儿血管瘤;瘤内注射;博莱霉素+地塞米松;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047-03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1个月内出现,好发于头面、躯干、四肢等体表部位。出生时,血管瘤的前体病变表现为一个点状的红斑或毛细血管扩张。数周之内,病变迅速扩张。典型表现为:出生后前6个月的快速增殖和8-12个月出现的逐渐消退现象。出生后发现的皮肤红点小范围的点片状病变,应尽早采取激光、手术、药物注射等治疗,以阻断其进入快速增殖期[1]。快速增殖的血管瘤严重影响婴幼儿的正常发育和成长。我院应用瘤内注射博莱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小儿血管瘤的方法,博莱霉素是抗肿瘤药物之一,它的作用机制是阻碍DNA合成及切断DNA链。在研究中发现,糖皮质激素瘤内注射血管瘤的过程中,阻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最终促进了血管瘤的消退[2]。该方法治疗小儿血管瘤,配合积极有效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012年2月-2014年6月,男13例,女16例,年龄2月~4岁8月,平均年龄1岁3月。血管瘤部位:头、面部血管瘤14例,躯干血管瘤12例,会阴部血管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15例,草莓状血管瘤8例,混合血管瘤6例。瘤体大小:0.5cm×0.8cm~3cm×4cm,注射前瘤体均无溃烂、破损。病例均为初次接受瘤内注射,29例中,注射1次的有3例,注射2次的有5例,注射3次的有8例,注射4次的有10例,注射5次的有3例。

1.2治疗方法

麻醉成功后,充分暴露术野,常规消毒、铺巾。按博莱霉素15mg+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1ml配成注射溶液,根据血管瘤面积大小按0.5mg/cm2注射1.5mg~3mg博莱霉素溶液,均匀各点注射入血管瘤腔内,瘤内逐渐变白,拔针后用无菌纱布压针眼5min,以减少出血和药物渗漏。

1.3疗效评定

所有患儿均跟踪随访3月~2年,观察和记录瘤体大小、颜色和质地变化。采用Achauer等[3]的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Ⅰ级(差):瘤体缩小≤25%;Ⅱ级(中):瘤体缩小26%~50%;Ⅲ级(好):瘤体缩小51%~75%;Ⅳ级(优):瘤体缩小76%~100%。

1.4结果

本组29例,经1-5次注射后达到疗效者27例,总有效率达93.1%,2例无效,其中: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6例,Ⅳ级18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准备

观察和记录血管瘤部位,包括瘤体大小、颜色和质地,并拍照。查血常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博莱霉素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10.2%),术前应行胸部X-线检查,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肺部疾患患儿不宜行博莱霉素注射治疗。术前常规测体温,体温发热的患儿也不宜注射治疗。注射部位皮肤清洁,头部血管瘤常规备皮,注意勿剃损术野。采用吸入不插管全身麻醉。术前禁饮禁食4h,避免术后发生呛咳、误吸等。

2.1.2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1)大多家长知道博莱霉素是抗肿瘤药后会产生恐惧心理,担心肿瘤药会引起小儿免疫抑制和骨髓反应。护理上要重视与家长沟通,加强药物知识宣教,解除家长思想上的顾虑,详细介绍瘤内注射的方法和过程,耐心讲解博莱霉素的药代动力学,药物生物活性分布研究表明,在皮肤、肺、膀胱、肾分布最多,而肝、脾内是以不活化形式存在,证明不影响造血功能,约80%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2)向家长讲解血管瘤相关知识,如血管瘤疾病特点、治疗过程及预后,术后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瘤体局部不良反应等。指导家长出院后家庭护理方法,如皮肤护理、创面保护、饮食、体温测量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密切观察和定期记录瘤体大小、颜色和质地变化,建立监测表,以便随诊。

2.2术后观察和护理

2.2.1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的观察和护理

博莱霉素有引起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可能。术毕回病房4h内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咳嗽、面色紫绀、活动性呼吸困难等,监测患儿指脉氧分压,捻发音是最初出现的体征,发现异常应立即给予低流量吸氧,报告医生对症处理,必要时行再行胸部X-线复查。本组29例,均无出现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不良反应。

2.2.2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观察

激素治疗的一个常见不良反应是长期用药可能出现肾上腺功能抑制和Cushing综合症,但停药后多可逐渐好转。激素治疗的要点应掌握适当剂量和疗程的长短,2次注射之间间隔足够的时间,可以降低、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4]。需多次注射的患儿,严格采取适当剂量和疗程,指导2次注射之间间隔2~3周,每次注射前应检验患儿肝肾功能,观察患儿的面容、体态和精神症状。

2.2.3注射部位渗血、肿胀的护理

本组有2例躯干血管瘤瘤体表面少许渗血,用无菌纱布包扎轻压止血2h未再出血。指导家长勿让患儿抓挠注射部位。会阴部血管瘤患儿注射术后大小便后应注意及时清洁,便后予0.5%碘伏消毒血管瘤瘤体。大多血管瘤注射术后会轻微肿胀,告知家长注射部位轻微肿胀是局部正常反应,指导勿压迫注射部位,观察1-3天肿胀会自行消退。

2.2.4过敏(皮疹、覃麻疹、发热伴红皮症)的护理

博莱霉素可致皮疹、覃麻疹、发热伴红皮症不良反应。本组2例躯干血管瘤1例头部血管瘤注射后8h瘤体周边出现散在小红丘皮疹。告知家长不必担心,给予密切观察,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如搔痒症状明显的患儿,给予氧化锌软膏外涂,1-2天小红丘皮疹自行消退。注射后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测体温/q6h,本组5例出现低热,予温水擦拭,指导患儿多饮水,无需特殊处理。

2.2.5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本组9例患儿注射后出现恶心、胃纳欠佳、轻度腹胀。患儿注射后回病房予禁饮、禁食4h,能减轻注射后马上进食导致的胃肠道不适。指导给予患儿进食清淡易消化流质,少量多餐,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腹胀及大便情况。

2.2.6注射部位水泡、局部瘤体坏死、结痂的护理

对发生在头面部和会阴部的表浅血管瘤用药要少,以免注药过多导致血管瘤坏死,治愈后遗留瘢痕影响美观[5]。大多患儿需经2次以上注射治疗,每次注射需严格控制注射剂量。本组注射后1例出现水泡,5例3-7天后出现局部瘤体从暗红色变为紫黑色,表皮逐渐干性坏死结痂的过程,家长应避免挑破水泡,预防患儿自行撕破结痂处,让其自行脱落。指导注射部位应减少磨擦和刺激,衣着柔软宽松,必要时进行局部无菌换药。

3讨论

传统分类中的“血管瘤”包括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

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血管瘤[6]。其中毛细血管瘤按其形状不同又可分萄萄酒色斑和草莓状血管瘤,萄萄酒色斑从不消退,草莓状血管瘤常可自然消退,蔓状血管瘤在组织形态和临床的演变上与其他血管瘤不同[7]。较表浅的常被称为草莓状血管瘤,同时累及皮下的为混合型血管瘤,完全位于皮下的呈青紫色的为海绵状血管瘤[8]。治疗小儿血管瘤的方法很多,我院主要有激素治疗、手术切除、局部注射,均有一定疗效。

使用博莱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能够收到较好疗效。海绵状血管瘤管腔较大,位置较深,面积较宽,需要较高浓度及多次注射,瘤体缩小效果明显,治愈率高。草莓状血管瘤位置较浅,管腔较小,需避免大剂量和高浓度,以防破坏正常组织和血管,造成后期注射部位形成坏死、瘢痕和畸形。

4护理体会

使用博莱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疗程短、住院平均天数3天,局部用药少、全身药物吸收少、不良反应少、注射操作简单、患儿创伤小及出血量极少、住院费用经济等优点。注射前后给予详细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指导,配合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指导出院后家庭护理,以及定期随诊,能预防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减轻患儿痛苦和家长顾虑,提高疗效,促进患儿早日治愈。

参考文献

[1]薛雷.血管瘤发现机制及治疗前景展望[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10):632-634.

[2]俞松,刘文英,唐耕熳,等.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管瘤的血管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1121-1124.

[3]AchauerBM,ChangCJ,VanderKamVM.Managementofhemangiomaofinfancy:reviewof245patients.PlastReconstrSurg,1997,99(5):1301-1308.

[4]刘文英,小儿血管瘤研究及诊治现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1):807.

[5]寿柏泉.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血管瘤450例临床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4:302.

[6]吴志华,李景.皮肤性病学[M].2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262.

[7]汪晓庆.血管瘤形成与退化机制的研究进展[J].当化医学,2012,18(17):28.

[8]丁永英,金汉生.聚桂醇治疗血管瘤疗效观察[J].药学杂志,2012,15(11)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