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应用于中药房管理的效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应用于中药房管理的效果探究

丁明政

(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陕西西安710089)

【摘要】目的:研讨在中药房管理工作中引入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理念的作用。方法:对我院中药房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管理后的药品调剂准确率、调换率与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中药房规范管理后的药品调剂准确率提高至98.67%,调换率降低至1.33%,患者满意度提高至98.33%,与管理前的88.33%、11.67%和86.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理念引入中药房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优化中药房管理质量,使患者获得更满意的服务体验,值得推荐。

【关键词】中药房;管理;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333-01

目前,我国的中药材多达1.2万种,其中约5000种已投入药用[1]。中药材质量是否合格,与其产地、贮存与炮制方法等均有密切的关系。我院自2016年2月开始在中药房开展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现总结管理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中药房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2014年1月—2016年1月)、管理后(2016年2月—2018年1月)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中医治疗,知情且同意参与此次实验研究。管理前300例患者中,男性162例,女性138例,年龄范围19~75岁,中位年龄(48.7±6.2)岁;管理后300例患者中,男性159例,女性141例,年龄范围18~73岁,中位年龄(49.1±5.8)岁。管理前后患者的基线资料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P>0.05,有可比性。

1.2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方法

(1)品种选购。以国家有关标准为参照,正确选购合适的中药品种。比如对人参的选购,人参属五加科,主要功效包括大补元气、健脾益肺与养心宁神等;选购时应注意与豇豆、华山参辨别,尽量由具备丰富经验的药房人员负责采购与鉴别。(2)进货流程。以国家中药材进货渠道有关规定为依据,规范化中药材的进货渠道,做到合法、合理进货,同时建立健全中药质量管理机制,规范化管理各种类别的中药材,以减少进货期间中药材差错问题的发生。(3)药品调配。严格遵循医师处方对中药材进行调配,对于同时存在多个名称的中药材,需与医师详细核对,同时统一该中药材的名称[2]。(4)药品贮存。中药房应重视规范中药材的贮存与保管,将不同中药材分类包装,并在规定位置摆放,以免中药材的质量出现变化。

1.3评估项目

搜集中药房规范化管理前后的处方调剂信息,调查药品调剂的准确率与调换率。同时自制患者满意度问卷表,调查患者对中药房管理质量的满意情况:(1)很满意。药品调剂期间无调剂差错发生,可迅速取药,且药师对中药信息予以详细讲解与使用说明;(2)基本满意。药品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5%,取药时需排队等候,且药师仅简要讲解中药信息,仅做部分使用说明;(3)不满意。药品调剂差错率≥5%,取药排队时间长,且药师未对中药的信息与使用进行讲解与说明。

1.4统计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

2.结果

2.1中药房规范管理前后的调剂准确率与调换率分析

中药房规范管理后的药品调剂准确率提高至98.67%,调换率降低至1.33%,与管理前的88.33%和11.6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药品采购是中药房规范化管理中药材的基础环节,若采购人员对中药材真伪的辨别能力与经验不足,或未严格把控进货渠道,极易使中药房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对患者的用药安全造成严重影响[3]。

2016年2月,我院开始在中药房管理中引入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理念,主张严格按照中药材相关管理标准与规定,加强对中药材的采购、进货流程、调配及贮存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实验结果显示,相比规范化管理前,规范化管理后我院中药房的调剂准确率提升至98.67%,药品调换率由管理前的11.67%降至1.33%,并且经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经规范化管理后,我院中药房的患者满意度达到98.33%,对比管理前也有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将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理念引入中药房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优化中药房管理质量,使患者获得更满意的服务体验,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马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应用于中药房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2):152-153.

[2]许金荣.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应用于中药房管理的效果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8(1):124-127.

[3]南香兰.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7):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