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农村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面向农村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

刘明欣

刘明欣

(河南省禹州市褚河镇阁街小学,河南禹州461675)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1

摘要:目前,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是有目共睹的。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一直以来都是教师的工作重点。农村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变传统型教学为创新型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改革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然而,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机制尚未健全,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在创新型教学方面,与城市小学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目共睹。要面向农村学生教学,有效的方法是因材施教,不因材施教就不能真正面向农村的学生。

因材施教,早在春秋时期已被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所实施。从古至今,这都一直是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对于今天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来说,这更是一个可行性很强的教学手段。它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爱好等方面教育学生,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来培养学生。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20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在形象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育等教改实验中,深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效果良好。

一、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形象愉快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应试教育”教得刻板,学得无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形象愉快教育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变为愉快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小学语文教材包容量很大,有时间的跨度,也有空间的差异,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无所不包。这些题材与生活阅历很浅的儿童距离甚远,我们需要通过形象缩短课文与儿童之间的距离,我们也需要通过形象,让儿童主动去理解语言,体验字里行间的感情。因为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我们的教学不能违背孩子的认识规律。于是,我想到用图画,音乐、表演等手段来展现、强化课文文描绘的形象,结合老师的语言描绘,渲染一种与课文相一致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处于大脑激活的状态下,这些非语言活动的形象、情感、想象、直觉和悟性也调动起来。无论是“美丽的小兴安岭”、“山中访友”、“草原”、“山雨”、“锁溪峪的野”,还是“祖父的园子”、“草虫的村落”、“金色的鱼钩”也无论是“匆匆”“桃花心木”、“北京的春节”、“再见了,亲人”,还是“凡卡”、“灯光”、“十六年前的回忆”,孩子们都仿佛看到了,那“瀑布的倾泻”,“鸟的天堂”的鸟鸣,英雄惊天地动的呼唤,“情”的涌动,孩子们都仿佛听到了……所以这些是如此地使他们不能平静,因为他们动情了。显然孩子们的情感伴随着他们的认知活动。这“形”,这“情”,势必作用于大脑,使右脑兴奋起来,幻想、联想、想象的翅膀便欢快地扇动,等待着契机,“直接的印象”有了,老师不失时机地给予“需要的推动”,学生便会美美地联想、想象开去。形象越是鲜明丰富,右脑越是兴奋,形象思维活动越是活跃。这样,右脑的非语言思维快速地进行着,儿童潜在的创造性就易于突发表现出来。改变体裁、转变人称、续述故事或多角色的表演,想象性描述等创造性作业,就很容易获得成功,这给儿童带来创造的快乐与活力。

二、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融入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是一种很合理、很有益的教育探索,因为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成功。“不求个个拔尖,但愿人人成功”是很合理的,也是很符合学习者意愿。每个人都可以成功,都应该争取成功,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自身的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获取各自的成功。人所共知,“应试教育”对丁升大学来讲,90%以上是高考失败者。我们有句古语: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否看到失败也可能是失败之母呢?从未获得过成功的-生,没有成功的体验、机遇,往往自卑、消极、自暴自弃。其实还应当更多地看到成功也可以是成功之母。一次成功的机会可以十倍地增强儿童少年的信心,为他们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

有一次,在教学《第一场雪》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有的说雪化了,变成了水;有的说雪化了,变成了泥巴;有个学生说雪化了,变成了春天。全班哄堂大笑,其实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回答得很有哲学。其实诗意,虽然不符合我事先设计的标准答案,但我也给他判为正确,给以满分。大诗人雪莱就说过:“现在是冬天,那么春天还会远吗?”这个同学以后更爱动脑筋了,且写出的文章被报刊采用。

成功教育除了要重视智力方面的因素之外,尤其应重视学生个体情感、意志、道德、品质方面的因素。

三、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探索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又一种重要探索。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基础。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也应强调:教育要由境入情,情境交融,以情感人。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以“美”去激发“爱”,从而实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地、和谐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目的。创设情景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最易见效的是充分利用“角色效应”,按课文中描写的,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并不要他们作什么“乔装打扮”、“粉墨登场”,在很多情况下,只是通过老师语言的支配,让学生进入角色。比如:“现在你们就是小诗人”、“你就是小燕子,现在从南方回来了’’,或者“现在就请你当凡卡,老师当爷爷”……虽然是…句话,但教师的情绪是欣喜的、真切的。学生很快产生担当“他角色”的愿望,并伴随着热烈的情绪,成为“他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情感、思维方式、语言也随着角色的变化而变化,孩子用“他角色”的眼睛去看,用“他角色”的心理去思考、去表达,渐渐地学生的情感也不知不觉地移入到“他角色”的身上,即所谓“我——他合一”。当教学内容与孩子融合一起的时候,便是学习情绪高涨的时候。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了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从中受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教育,我让一学生“乔装打扮”成小女孩,老师扮奶奶的角色。学生一下子觉得自己是小女孩,并按照黑板上提示的小女孩四次擦火柴的意义图。加上解说人带有丰富情感的的语言描绘,使学生激动不已,一次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象,驱使着他们急切地知道课文的丰富内涵。尽管他们并不都扮演小女孩,但他们都如此真切地觉得自己正随着老师提示的图象及语言信号,体会文意的情感也一步步在加深,逐渐掀起思想波澜。竟有学生喊出:“资本主义社会太不公平了!”“小女孩不能死!”“让小女孩来到我们的国度里,过上好生活吧!”课文内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情绪记忆。受到了珍惜幸福生活的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教育,儿童的情感活动参与了认知活动,“用情感伴随理性”,这种最佳的心理驱动,正是挖掘人类潜在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应当是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的改革,要考虑到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状况等因素,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