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胸外按压方式对心肺复苏效果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三种不同胸外按压方式对心肺复苏效果影响的研究

张先杰罗志敏刘瑞群

张先杰罗志敏刘瑞群(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急诊科516211)

【摘要】目的讨论三种不同胸外按压方式对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84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3组,1组采用美国产新型1007CC型心肺复苏器进行胸外按压,2组应用双人2分钟交替按压方式进行胸外按压,3组用单人人工心脏按压方式进行胸外按压,对3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组患者心肺复苏率最高、2组较高,与3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1组心肺复苏时间较短,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和平均脉压恢复更高,与2组、3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各种原因的猝死、心梗等心搏骤停患者,实施有效的胸外按压为进一步抢救赢得了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器双人2分钟交替按压单人人工心脏按压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202-02

心搏骤停是指发生心梗、心绞痛等患者出现的一过性心脏停止,这不同于临床意义的死亡,只是心排血量减少引起的,通过及时有效的胸外按压可以维持患者每分钟通气量,暂时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为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提高生存率,提高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对比三种不同胸外按压方式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对近年内我院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急诊科2007年1月-2012年1月5年间,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184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整理,男性患者103例,女性患者81例;年龄在49-66岁;已排除不符合研究条件资料,随机分为3组,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心脏骤停标准:突然的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出现叹息样呼吸,双瞳孔散大,颈主动脉的搏动消失,心电图显示无脉心电活动或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室静止。

1.2方法3组正常治疗,在此基础上,1组采用心肺复苏器进行胸外按压,复苏设备为美国产新型1007CC型心肺复苏器,系数设定为,按压深度5cm,按压频率(100-120)次/min;2组应用双人2分钟交替按压方式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和按压频率与1组相同,由2-3名资深急救人员进行,每2min或每5个CPR循环后,轮换按压,防止按压者疲劳影响施救效果;3组用单人人工心脏按压方式进行胸外按压,由1名资深急救人员进行,按压深度和按压频率与上两组相同。比较3组患者的心肺复苏率和血气分析指数变化。

1.3疗效标准经过30min的紧急抢救,自主的窦性心率恢复,血压恢复,能维持生命超过72小时为成功;经过30min的紧急抢救,出现人机对抗,或者血压、心率等生命指征无改善,或短暂恢复后,生命未维持到72小时为失败。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医学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统计分析,如果p<0.05,说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患者心肺复苏率的比较

3组患者在经过30分钟的抢救后,心肺复苏率比较见表一:

表一[nn%min]

1组、2组救治的有效率较高,复苏时间较短,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3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气指数比较

经过救治,3组患者的血气指数变化比较见表二:

表二[mmHg%x-±s]

1组患者的血气指数改变最大,与2组、3组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对心梗等突发的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复苏抢救时,胸外按压是有效的方法,通过动静脉压力梯度(界限为冠状动脉灌注压保持在15mmHg以上),产生血流维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维持和恢复心脏功能。胸外按压包含及时按压和有效按压两方面,如果心脏骤停后,冠状动脉灌注压几秒钟内降至20mmHg,5min内做紧急处理,会减轻缺血缺氧对幸存患者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提高幸存者的生命质量,故在心脏停止的5分钟内是及时按压理念的诠释;有效的按压包括按压深度、按压频率、按压中断,胸廓不完全放松,操作者疲劳等多方面因素,每个环节都是影响复苏成功的关键,而用心肺复苏器和双/多人2分钟交替按压弥补了此种不足,按压的频率和深度平稳,不受体力的影响,更适合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邓绍林,晏才敏,王丽,等.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脏静止的直接起搏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2(11).

[2]彭博,齐昕.心肺复苏的正确选择及灵活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0,29(12).

[3]王丽娟,葛在吉,冯淑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法的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