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心理干预对于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强化心理干预对于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

高文香申雪琴

雅安市中心血站四川雅安625000

【摘要】目的:探析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本次选择的364例献血者均来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到我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健康人群,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血站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献血者SA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献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63%、27.47%,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用于无偿献血中可促进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提高,对改善献血者负面心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献血者;血站;献血反应;心理护理;效果

Strengthentheeffectof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forreducingblooddonorsblooddonationreaction

GaoWenxiang

YaancenterbloodstationsSichuanya'an625000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blooddonorstoimplementtheeffectivenessofthe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toreducetheincidenceofblooddonationreaction.Method:364caseswiththeselectionofblooddonorsarefromOctober2015toOctober2016bloodstationsforunpaidblooddonationtomeduringmyhealthypeople,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controlgroup,bloodstationsroutinenursinginterventiongroupinthecontrolgroup,strengthenthe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onthebasisofnursingcomparedtwogroupsofSASscoreimprovementblooddonorsandblooddonationreactionrates.Results:thedatashowedthataftertheimplementationofnursingintervention,SASscoresobservationgroupwasobvious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ofblooddonationreactionrateswere12.63%,27.47%,twogroupsofblooddonorsblooddonationreactionratehasobviousdifference(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susedinunpaidblooddonationcanpromotetheblooddonationreactionrateincreasedsignificantly,negativepsychologyhasveryimportantsignificancetoimprovetheblooddonors.

【keywords】blooddonors;Bloodstations;Blooddonationreaction;Psychologicalcare;Theeffect

献血反应是无偿献血后常见的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容量急剧下降等为主,献血反应的发生与采血操作技术、工作人员的态度、采血环境、献血者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因此,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降低献血者献血期间产生的献血反应是目前血站工作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2]。本文对我血站无偿献血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证明,心理护理干预在降低献血反应与改善心理负面情绪方面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各项临床数据均来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到我血站接受无偿献血的人364人,男200人,女164人,本组献血者的健康状况与《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等要求互相符合;体重为46kg~85kg,平均体重为(62.33±5.32)kg,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43岁,中位年龄为(28.33±6.52)岁;其中180人为军人,130人为公务员,54人为学生。根据两组献血者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2例。两组献血者的健康状况、性别、年龄、体重、职业类型等常规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献血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采血之前完善一切准备工作,通过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确保能够提高献血者对于护理工作的配合度[3]。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主要措施体现如下。

1.2.1为献血者建立舒适安全的献血氛围

血站的工作人员尽可能为献血者建立安静舒适、温度适宜、空气流通、宽敞明亮的环境,体检位置的设置应该以维护献血者隐私为主要要求,有序、整洁的布置采血车,确保车内具有舒适的温度、充足的光线,尽可能的敞开献血处的门窗,从而保障献血现场的安全性[4]。通过建立舒适安全的献血氛围的方式确保献血人员能够在温馨、舒适、安全的状态下采集血液,使其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消除。

1.2.2强化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

血站护理工作者可以从献血前、采血期间、献血后等3个方面开始强化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首先,献血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献血人员的沟通交流,将与献血相关的常识详细的告知献血者,让其了解到一次献血200ml~400ml对身体的各项功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5]。同时,将采血现场的器材、采血设备以及设施进行详细的介绍,确保献血者对于献血产生的恐惧感得到有效消除。若条件允许,可以播放其他献血者献血的过程,并鼓励以往的献血人员到现场讲解,通过支持性、安慰性、鼓励的语言使献血者产生的恐惧明显消除。对于疼痛知觉较为敏感的献血者,可以通过引入吸引性话题的方式使其注意力明显分散。其次,采血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弹性好、粗大的血管,为一次成功穿刺提供保障,使献血者献血期间产生的疼痛明显减少,并促进采血时间有效缩短[6]。另外,采血人员要采用轻巧的动作进行采血,并通过温和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和献血者沟通,教会献血人员通过想象、深呼吸等技巧达到全身肌肉放松的效果,促进自身生理功能得到调节。血站应该挑选愉快、轻松的小品、背景音乐供献血者观看,从而达到分散注意力、放松精神等要求,促进献血者心理压力有效缓解。最后,完成采血工作后,护理人员需要将献血后的注意要点详细的告知献血人员,并多次介绍,为献血者献血后建立自我护理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1.3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分别对观察组、对照组献血后的SAS评分[7]与献血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用于判定护理效果的有效性;其中,SA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情况越为严重。献血者的献血反应通过轻度、中度、重度来判定,其中轻度为献血者在完成献血后出现连续呵欠、面部苍白、呼吸加速等情况,同时合并紧张等心理;中度为献血后脉搏变慢、血压降低以及失去知觉等;重度为献血后晕厥、意识涣散等表现。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献血者的各项数据作分析统计,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分别通过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以t、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后SAS评分改善情况

两组献血者在接受护理之前,S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接受护理干预后,相对于对照组献血者来说,观察组SAS评分明显较低,组间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血站开始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的益处,越拉越多符合献血标准的人群参加无偿献血的工作。但是由于大部分献血人员在进入街头献血车或者血站时,由于缺乏献血经验会出现恐惧、紧张等负面心理。通过分析相关调查数据得知,若献血者在献血期间产生不良的精神因素,则会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所以,护理人员在献血者献血期间需要重视心理护理干预的贯穿工作。护理人员不仅需要重视宣传献血知识、缓解紧张情绪等工作,还需要在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等3个过程实施心理干预,确保献血者在献血期间能够有着美好的献血过程。例如,护理人员采用专业的采血操作、周到的服务、亲切的关怀、维持整洁舒适的环境等措施,均会促进献血者满意度、信任感明显提高。因此,需要采血护士加大专业知识的学习例如,对于医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着一定的掌握,并通过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加强心理疏导干预,确保献血者献血后产生的献血反应得到有效的消除或者减轻。另外,献血者在完成献血后的2d内,血站应该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献血者的身体情况,不仅能够让献血者了解到血站负责任的态度,还可使献血者具有美好的感受以及经历。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实施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献血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表明,血站在献血者献血期间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促进献血者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还可为稳定、扩展无偿献血者队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丽霞,曾娟,劳丽嫦,邢启明.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v.37;No.38705:681-683.

[2]赵玥,周倩.初次单采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时间特征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v.2902:198-200.

[3]潘国芳.心理护理减轻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v.203:47-49.

[4]杨堃.心理护理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6,v.22;No.42922:115-116.

[5]柴颖.对初次献血者进行强化心理干预在减少其献血反应方面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v.1221:121.

[6]时宝红,严芳,侯小玲.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v.38;No.21107:911-912.

[7]徐桂秋.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v.32;No.26818:3045-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