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树立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浅谈教师如何树立新的课堂教学理念

袁鑫鑫

袁鑫鑫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唐岭小学276711

教育要大众化,大众要素质化,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早已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新课程体系,是真真正正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才能确保新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

一、正确认识教法和学法的关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法和学法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教法适应学生的学法,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相反,教师的教法不适应学生的学法,则学生学习热情低,教学效果差。可见,教师的教法来源于学生的学法。教师应当先研究学生的学法,再研究自己的教法,最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对教师来讲,教是主观的、盲目的,对学生来讲,学是被动的、强制的,当然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而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即教师采用适合于学生或绝大多数学生学法的教法,对教师来讲,避免了教的盲目性,对学生来讲,增强了学的主动性,当然极大地有利于课堂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的教法来源于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应适应学生的学法,是以学定教,不是以教定学。学生怎么学,教师就应怎么教,而不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应当先研究学生的学法,根据学生的学法来选择和决定自己的教法,这才是教师正确的做法。

二、正确认识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传统教学注重于让学生学会,而现代教学既注重于让学生学会,更注重于让学生会学,把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教学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而不重视学习活动本身,会学则是终生受益。如果把知识比作产品,学会意味着拥有产品,而会学则意味着可以随时生产产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既教给学生知识又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会学比学会更重要,会学才能真正学会。从“活到老,学到老”以及“终生教育”的观点来看,会学是现代社会合格人才必备的生存条件,不会学习的人最终也就无法生存。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环节。

三、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双边活动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还是有不少人在这方面存在认识的误区,认为教师主导就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中天然就应以教师的活动为主,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的教是天经地义的,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主导主导,关键在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多少、活动质量的高低、活动效果的好坏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坏的尺度。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在于教师讲得多少、讲得好坏,关键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投入。记住,是学生在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要杜绝“一言堂”,变“传授”为“对话”,变“教师知识、书本知识”为“师生的共识”,要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生有很多东西值得教师学习,教师也非常有必要向学生学习,一定不能低估和小瞧学生。在某些时候,在某些方面,“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的教学资源,是活教材、活知识。只有实现师生交流对话,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双向互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四、正确处理学习知识、发展知识与张扬个性的关系

传统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特别是忽略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学生个性长期被压抑而得不到张扬,造成一些学生心理失衡,产生了心理障碍和心理不健康。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中,人们的观念虽有所更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所重视,学生个性培养已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但人们对素质的理解仍存在误区,并不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因此,张扬学生个性的教育也就成了一名空话。就一般而论,人们对素质教育是这样理解的:

有的认为,知识的传授加上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就是素质教育;也有人认为,知识的传授加上学生兴趣、爱好乃至特长的培养就是素质教育。

还有人认为,减轻学生负担,少考或不考试,有一定时间搞搞课外活动,就是素质教育。

甚至有人认为,多让学生动动脑筋、动动手,手脑并用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凡此种种,认为在原来的教学中增加些新花样、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某种技能或本领就是素质的观点,是对素质教育本身内涵的片面理解。所谓“素质”,有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之分。素质教育所说的素质,主要是指后天素质而言的。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个体身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恒久不变的心理品质就是素质,包括个体的智力、个体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个体的人格和个性品质等等。因此,素质教育就是最大限度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最大限度提高人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和张扬人的个性的教育。正确地理解素质教育,处理好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张扬个性的关系,树立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实施新课程体系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