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探析——记中国武术博物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高校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探析——记中国武术博物馆

刘先萍1王自友2

刘先萍1王自友2

(1.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2.无为严桥中学安徽238381)

【摘要】本文将高校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与中小学教育相结合进行阐述,重点阐述高校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和宣传路径,为中小学走进高校博物馆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教育作用;宣传路径

1.前言

高校博物馆隶属于高校,这种隶属性决定了它既具备普通博物馆的所有共性,又不同于其它性质的博物馆。高等学校一直承担着培养社会人才的任务,而高校博物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辅助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发挥着的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国内外的高校博物馆都具备这方面的独特功能,担当着“助手”这一重要角色。然而,我们一直囿于自己的圈里,总是把高校博物馆藏在深闺里,迟迟未走出来,巨大的教育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本文拟从中小学走进中国武术博物馆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索其社会作用和宣传途径,为高校博物馆和中小学生素质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2.教育功能

博物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也是全民素质提升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应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社会大众的终身学校,高校博物馆更应如此。针对中小学走进中国武术博物馆的教育作用进行系统分析。

2.1历史知识构建与积累;博物馆是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积累,任何博物馆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力量,通过与人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化人育人的社会效果。博物馆通过真实、生动、深刻和形象的陈列,结合声、光、电以及高科技手段进行展示,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和空间遐想,从而帮助学生更快速吸收和积累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知识模型,不断学习和重组,从而达到自动化的学习效果,这是一般教室授课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中国武术博物馆内,将中国武术发展史分不同的时期和朝代进行展示,每一个时期陈列是独立的,因为都有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进行陈列,这样中小学生朋友在参观中,每到一个时期,只要记住当时的主题,便很快掌握这一时期的武术发展梗概。同时,每一个时期也是相互联系的,这一时期的武术发展情况,通常会影响下一时期武术发展趋势,这样在参观学习中更容易系统掌握和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链,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和积累。

2.2民族精神的培养;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民族精神的标志,它背后折射不仅仅是中国五千年熠熠生辉的文化,更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千回百转的拼搏精神、以及崇高的爱国热情。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国际化时代,更是力求倡导和谐社会,这种和谐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更应该是行动上思想上,通过组织中小学生走进高校博物馆,学习博物馆所折射的文化精神。

不容多想,当走进中国武术博物馆,我们可以一探数千年来中国武术发展的史实和主要成就,在学习武术知识的同时将深深折服于武学史上的前辈们不懈拼搏,如精忠报国英雄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精武英雄霍元甲以及我们的武术大师蔡龙云教授等等,每一个英雄人物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更是一个崇高精神的昭示。他们为武术发展开辟门径,为武学理论树碑立门,走遍祖国山河,不怕求学艰辛,习得一技之长,并终身“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勤练,从中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思想的感化和震撼,是一个坚韧的精神,一种向上的动力。试想身处于这样的环境,对前来参观的学生们说:“热爱自己的国家,树立崇高的奋斗目标,做一个有韧性、对社会有用的人”!有助于突现出更大的教育意义。

2.3社会责任感的锻炼;博物馆是一个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场所,当然离不开志愿者的服务,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说:“志愿者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做博物馆志愿者,为社会大众讲解服务就是一种奉献,而这种奉献精神具有极高的自愿性、选择性、参与性和感染性极强,中小学生从志愿者做起,学会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在服务他人中获得人生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同时在讲解中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参观者时,更要学会因人而说,学会理解和体谅他人,逐渐学会做一个有包容心和爱心的人,有助于将来更快更强的适应社会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仁者之心。

3.推广路径

鲁迅先生曾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在高校博物馆宣传方式上,我们应尝试新的“路”,为博物馆走出深闺大宅寻找新的捷径。

3.1植入新理念——小手牵大手;在博物馆宣传过程中,要加大对中小学生朋友的教育,要抓住小朋友们的兴趣,这就需要增加他们对博物馆的兴趣与参与度,通过一些形象、生动和高科技的陈列,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同时要运用讲故事或者设悬疑的方式引领小朋友进行探究,最好是编有适合中小学生朋友的解说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并了解故事背后传达的文化和精神。大家都知道,有了小朋友参与的活动,当然少不了学校和家长的参与,让小朋友带领他们的家长亲戚参与其中,实现“小手牵大手”的传播理念。

3.2反客为主——培养小小讲解员;博物馆和附近中小学取得联系,尝试招募小小讲解员,发挥小朋友们的主人翁精神,让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担当讲解员的角色,为社会大众服务,这一过程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实现的,只有自己知其所以,才能为他人道其所以然,这一过程不仅仅是说出某一事件那般容易,需要考虑以对方的年龄层的接受知识能力,考虑以何种口吻进行交流比较合适,以及最佳的讲解方式,其中涉及自我表达、手势语、自我仪态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等等,这样的平台是真实的锻炼舞台,通过锻炼,助长才干,锻炼胆识,做一个能说会道彬彬有礼的博学人。

3.3建立基地——学校博物馆互动;高校博物馆一直深藏在高校中,发挥着辅助教学、科学研究等作用,其辐射面较窄,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使高校博物馆进一步走出深闺,服务社会,成为中小学生民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真正发挥高校博物馆的独特资源优势。

2010年5月份,中国武术博物馆与杨浦区教育局签订合作意向书,尝试中小学(四、五年纪)的民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国武术博物馆里举行,这是中国武术博物馆首次尝试与中小学合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创建基地。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传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教育机构,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让中小学生了解中国武术数千年历史,不断增强他们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武术兴趣,振奋民族精神,激扬爱国热情。

3.4趣味学习——互动游戏竞赛;针对中小学的教育,不论在教室里还是博物馆里,都应是生动形象的。尤其陈列展览的内容要充满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博物馆可以定期举办武术类知识竞赛,邀请中小学生参与,让他们在比赛中学到武术知识,培养团结精神和拼搏意识。例如2010年六一儿童节时,中国武术博物馆积极相应“六一好去处”的殊荣,针对上海体育学院教职工子女举办了武术知识竞赛和游戏,内容丰富有趣,吸引了校内外的小朋友均来参与,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完成,小朋友们积极穿梭在博物馆里,兴趣盎然的寻找答案,看见他们时而分头寻找,时而聚合讨论,最终结果让人难以忘怀,但其学习的过程更让人回味无穷。笔者认为这样的一天一定是小朋友们难忘的一天,也是充实的一天,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在合作中学会辩论,在竞争中学会礼让。学生们在这里即增长了经验,也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历史、文物知识。

4.总结

博物馆以“物”为媒介,以“博”著称,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实物陈列,引领参观者与“物”发生联系,透过“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来再现其在当今社会中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正如田春莉所说:“透过物的本身,揭示物的本质,使人对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透过实物陈列达到化人育人的教育意义,而这对于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金项目:上海市第三批重点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S30803)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2010年度“晨光计划”项目,编号:10CG56.

作者通讯:刘先萍(1983-),女,安徽人,助研,硕士,上海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Tel:13764141535,E—mail:liuxianping1983520@yahoo.com.cn

参考文献

[1]续颜.20-21世纪初的中国高校博物馆[J],文化学刊,2007,3:5-9.

[2]孙婉姝.博物馆教育功能理念的新探索[J],沧桑?信息管理,2009,1:189-190.

[3]宗旸.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一点想法[J],大众文艺?文博论坛,2008,10:198-199.

[4]马晓华.高校博物馆讲解服务工作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9,20(92):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