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文闪亮,让艺术飞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让诗文闪亮,让艺术飞扬

黄伶俐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大溪中心小学322200

摘要:古诗文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最耀眼的瑰宝,积淀着浓厚的文化传统,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由此说来,古诗文的教学课堂理应是内容丰富、声情并茂的课堂,应是师生情绪高涨、意犹未尽的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融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赏识与情感于一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关键词:诵读感悟体会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美

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古诗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地咏诵的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

1.朗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要花样翻新,多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新奇、韵味、感情。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口中念念有词,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高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情。但是,无论怎样读,都应当力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注意停顿、轻重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读出明快的节奏感。

2.边闱边辅以手势、动作、表情。可以根据儿童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边读边辅以手势、动作、表情的变化,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情境中,感怀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如读“满身雪白走将来”等这样动感性强的诗句,就可以配以能够表现诗意情感的身体动作,使其活灵活现,别有一番情趣。

3.吟诵,即唱,声调抑扬地念。古诗四声抑扬顿挫,联绵词回环响亮,叠音词声情并茂,对偶句节奏和谐等特点,表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韵味无穷,让人情有独钟,百读不厌令人遐想无尽,能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体会古诗的情境意境。如窦桂梅老师在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诗中配以《水调歌头》这一优美恬静的旋律进行吟唱别有一番韵味。并且在吟唱的同时还进行了古诗文的背诵。

4.背诵。要重视背诵积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读得滚瓜烂熟;引导学生变着花样背、听背、跟背、自背、领背、对背、齐背、倒背如流。让其宁可三日无食荤,不可一日不读诗。学生读熟了,背会了,记牢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样的诵读,犹如动听优美的音乐融入于耳,愉悦于心,何乐而不为?读读背背,不断地积累;背背想想,细细地体会,在学生纯真的心灵上,不断地加深民族经典文化的积淀,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必将激发他们对灿烂的文明的向往,扬起弘扬民族文化的风帆。

二、感悟——尽情地欣赏美

诗歌:“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殴阳修《六一诗话》)”因此,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感悟,无需讲解。繁锁的讲释,难以探索微义,也违背了诗的规律。因此,古诗教学,要力避繁锁的讲解,也无需旁征博引,更不必探幽发微,否则就会破坏其形象的完整性,损害诗的艺术感染力。

在课堂上,教师的点拨,可以用娓娓动听的话语,描绘诗中的景象,让学生萌发对“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乡村美景的向往;可以用饱含深情的语气,引导学生体验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可以用惟妙惟肖的体态语表演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的情状;还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自由想象“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中“歌”声如何激昂动听,“一叫千门万户开”中的开门者是何人?

课本中每首诗都有插图,诗句描写的情景,借助图画再现出来,使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可感。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充分利用文中插图,帮助学生读悟诗意。如用多媒体课件放大《画》诗的插图,展示《画鸡》诗中乡村早晨鸡叫门开的情景。悦耳悠扬的音乐可以渲染气氛,使人心驰神往,诗配乐朗诵,声情并茂、动人心弦。如朗读《一去二三里》这首诗时,播放节奏轻快、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来营造氛围,把学生带进质朴的乡村田野中去,领略大自然的风情,接受美景的熏陶。

三、体味——入情地再现美

诗从自然中来,从劳动中、从生活中来。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受到直观的熏陶感染,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有创意的活动,如带学生走出来,下乡村欣赏“一去二三里”,上田头体验“汗滴禾下土”,临池畔倾听“曲项向天歌”,在夜晚模仿“举头望明月”……这样,诗与意相印证,情与景相交融,使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怡情、悟性、开智、明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受到美的感化、陶冶,并把这种美的意识转化为美的行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做心灵美的人,做行为美的事,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弘扬美的风尚,谱写美的篇章。让我们和如花如诗的儿童携手徜徉于绚丽多彩的诗的国度里,创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美不胜收。

参考文献

[1]江伟志古诗文教学要重视诵读.人民日报出版社。

[2]赵丽英古诗文中应提倡的“语”“气”“情”“味”。

[3]孙绍振读杜甫月夜.语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