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与创新能力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技能大赛与创新能力培养

宋和平

宋和平(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呼唤教育创新,而贵州省教育厅、社会保障厅每年为大中专职业院校举办的技能大赛,为教育创新奠定了基础,吹响了职业院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冲锋号。

【关键词】知识经济技能大赛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9-058-02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拥有大量技术,娴熟的技能人才,谁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否则再好的梦想,再好的设计也无法实现。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操作技能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是国有公办,国家级重点中专示范性学校。我校师生员工十分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每年都派出学生老师去参加全省的技能大赛。参赛得奖的同学回来说:这次我的电子操作技能大赛获二等奖,我很高兴、我很激动、我很自豪、我有成就感、我很幸福......

"通过技能大赛,增强了我的专业兴趣,今后的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的认识、接触和掌握某些职业的心理倾向。假如一个从业者对自己的职业没有兴趣,那么就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也不可能获得一定职业成就。化学家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研制炸药、数学家陈景润在疾病的折磨下,依旧刻苦专研数学难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风吹日晒,几十年如一日研究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科学家奔向成功的动力都来源于对工作之强烈兴趣"。获奖学生的感言,令我们欣慰;(因为我是他的理论课老师,实习课老师,技能大赛前的培训老师)也引发我的思考;中职教育路在何方?

二、创新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

(一)、创新能力的涵义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教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是: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较全面的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和创新操作能力。1999年6月我国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特别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所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操作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课题,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操作能力,首先要明确"创新的含义"。所谓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技能大赛的命题综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在额定时间完成一件产品,没有灵动的头脑,没有知识的积累,没有平常刻苦训练,没有大胆的想象和思维,没有求新求异的态度,没有敢于不满足现成思路与唯一的结论,也是不可能获得的。

(二)、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操作能力呢?

首先,必须转变我们现有的教学观念,我国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和接受之中,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是形成创新操作能力的重要条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却不能提供这种条件。所以,教育应积极改变教风,放弃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发挥民主精神,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容和安全的民主环境,维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和发展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摒弃那种教师高高在上,对学生进行强迫灌输,把学生视为知识容器的做法,从根本上消除学生被动学习状态。充分尊重他们个人的独立人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鼓励他们事事动心、动脑、动眼、又动手。鼓励他们在人格方面形成自己的特点,尤其在动手操作上有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鼓励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方法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只重视知识的注入,忽视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操作能力的培养。现在必须打破这一模式。教学中,学生应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主导的含义是教师主要职责不要放在"教",而是在于指导"学",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对学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是要授之以法,使之以法求知,使他们日后能自己获得知识和操作能力,并进而有所创造,有所发明。由于当今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实在不能指望,也不可能交给学生受用终生,而恒??古不变的知识,所以,我们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摒弃旧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时应代之以一种大教学思路,即给学生一种基本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立足于信息时代,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

最后,必须确定新的教学评价策略,形成新的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操作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评价机制,这是教育教学创新操作的关键。应改变只重考试分数,忽略全面的知识操作技能和能力评价的局面,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形成全面、完整、协调的素质结构,中职生动手能力可能比笔试成绩高。因此,全面系统评价的内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多次展示自己个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实现个人价值,获得成功。使学生既发挥了优势和长处,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的不足。一个学生不可能样样都强,但也很少有人样样都弱,关键在于形成一种最佳结构组合,使之成为各种类型的创新操作人才。

综上所述:创新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技能大赛有机结合,是中职学校培养专业化、复合型、智能化、创新操作型人才的好方法。只有把创新操作意识贯穿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操作的社会氛围,才能使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得以发展,实现教育的创新,"就业凭素质,上岗靠技能"是职业院校必须遵循的法则。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

2.朱文彬:人的思维与创造。

3.中国教育报2010.7.7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