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类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类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吴海霞冯伟

吴海霞冯伟

(重庆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重庆400067)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明确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及素质目标,实施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以企业真实案例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建设理念,实施任务驱动式的课程体系建设和阶梯递进式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计算机类课程;建设与改革

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对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加大,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系始终按照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引用企业标准,将企业人才标准融入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并结合高职课程的知识性、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不断更新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特征,以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为核心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做到理论课程、实训课程、实习课程同步互动,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做到课程精品化、教材职业化、内容案例化。初步实现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四个统一”原则,即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统一、社会需求与教学需求相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统一,切实保证了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较好地满足了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理念以企业真实案例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共建为途径,通过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造就什么样的人才”为己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德教育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技能实训为重点的办学机制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注重与企业合作,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理念。在设计中,既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任务驱动式的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保证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合理性、前瞻性、实践性”,正确地处理好知识面与专业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学科内容的膨胀与有限的教学学时的关系,对课程体系先后进行过两次较大的调整和多次局部微调,将课程体系统一在人才培养必须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目标这一定位上。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开发项目的实战能力,将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部都引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来自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并且对项目进行模块划分,每个大项目又分成若干个子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每一个子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项目策划、项目设计。

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成就感。课程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都分解到各个任务中去了,每个任务只讲解必需的相关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从学生评教与学生参与各类大赛获奖情况来看,计算机专业推出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学生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与此同时,我系按照信息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以教学计划为准绳选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信息类人才培养的质量,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在课程安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扩宽口径、夯实基础、凸现特色,实践教学明确方向、注重能力培养,强调运用。

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多样化。校内实践课提倡采取多媒体声像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教法上采用启发分析法、小组辩论法;校外实践课则实行在实训室或实训基地上课的方式,进行观摩示范教学、模拟教学、情景教学、技能竞赛式教学。

强化实践性环节,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实习时间有短期实训,也有长期实习。在短期实训周集中让学生学习一种能,到毕业实习时能很快进入状态,胜任信息产业价值链中设计、开发、服务等领域对人才的不同要求。

三、阶梯递进式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新途径,逐步建立了适合计算机教学规律的“课程项目化,作品产品化,实训实战化”为基本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有计算机硬件综合实验室、网络设备实训室、数据通信实验室等16个实验实训室,开设多种实践教学课程,通过不同阶段对不同计算机技术的训练与拓展,不仅丰富和拓宽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向新的职业领域发展提供了可能。我系与企业密切合作,先后与安博东方、万齐科技、足下科技等20余家知名IT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以“统筹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推进、重在实效”为理念,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适应新时期信息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彰显了我系的办学特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践教学中建立了阶梯递进式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以计算机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内容进行项目教学,以岗位职业环境和真实业务为载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然后专兼职教师共同研究,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顶岗实习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课内实践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阶梯递进式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通过对学生单项技能、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人才培养目的。

在课堂实训中采用企业真实案例和真实资料,使学生受到专业的培养和技能训练;在岗位实训中,按需求分析、项目设计、技术服务等岗位工作任务进行项目教学,按岗位环境进行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实训结束进行岗位技能鉴定。

在综合实训中按照企业环境分岗位角色进行轮岗实训,按照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测试、服务等业务部门要求,进行岗位布局、传递程序、内部控制。教学模拟企业真实案例的处理过程,学生轮流担任岗位角色,循环进行操作,明确计算机相应岗位的岗位职责及各岗位之间的牵制机制。

学生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训练,再到企业岗位过渡,实现了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充分对接。根据教学计划,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安排综合实习项目,将知识技能与证书考核进行紧密联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爽.李锡祚.陈鹏.就业导向的IT实训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9):140-143.

[2]雷正光.黄芳.基于就业导向的“三段递进”高职课程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技术,2011,(23):15-17.

[3]潘洪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64-66.

[4]宋专茂.“就业导向,校企合作”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