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课堂审美教育渗透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关于高中语文课堂审美教育渗透的探索

杨文娟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第一高中038200

摘要:在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美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如果说深奥的哲学思维是一座高峰,那么,美学就是攀登它的盘山公路;如果说日常生活环境的改造是一条大河,那么,美学就是横贯两岸的桥梁;可见,美学所提供的思维方式都是非常独特,非常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探索

当代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要审美教育,不约而同地把美学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因为自己对美学的知识掌握非常浅薄,因此,仅以语文这门学科上谈谈美学在日常教育中的运用及其重要性。语文教育的特质既然是“审美”,那么,语文的教学过程理所当然就是一个美感的传输和实现过程了。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以审美为中心,按照美感的产生和传输特点,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教育规程。这规程贯串于教师的备课、课堂讲授以至课外辅导活动整个过程之中。

为了有效地展开这个美育过程,关键在于作为第一审美主体的教师本人对美的感受和体察。就高中语文来说,审美对象主要是教材。这些教材,一类是艺术型的作品,即文学,是典型的美文(占半数以上);另一类是实用性的作品,即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再一类是混合型的作品,即带有文艺性的知识文、小品文、科学文。一、三类都属正式美文之列,第二类在经过遴选和加工而进入教材后,也都文质兼具,在符合规范之中又显示其创造特色,广义上说也是美文。这样看来,语文教材的组成,三分之二是正式的美文,三分之一也是具有美质的佳篇,总之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制作”的范文。它们的美质是丰厚的,美的因子是大量的。语文审美的重点除了化大力去欣赏和揣摩纯美文中的艺术形象之外,对其他文章的美也须足够的认识。

语文教师在对文学美文和其他范文进行充分的审美感受和体察的基础上,就可以按其审美把握的性质而进入审美传输和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了。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工程,它丰富多彩,美妙无穷,是不可能定于一尊、囿于一法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当导演,又是演员,而且面对着的又是一篇篇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心灵工艺品,所以语文审美教学的实施,从性质上说,实在是一个无法定性又无法定量的艺术科学工程。在我们的语文美育教坛上,能出现各种教学风格和教学流派,在语文美育大花圃中,众芳吐艳,各领春色。

为了探明怎样才是审美的课堂传输,我们以下试着从反面入手进行讲述,即着重解剖为什么不能那样传输,然后再略作正面的示范性点拨,归纳出几条来。我们选一首古诗为例,以现在流行甚广的《新编中国语文教案》为对照,作一番正反的比较批评。有人说:诗是情感的数学。这是说,诗的本质是情感。它的排列方程是十分美妙的。诗是想象王国的骄子,它总是在心灵的长空中翱翔。但在《教案》编撰者的操作中,贺知章的回乡华章却成了纯粹的数学了。它用一问一答的解题方式,确是把“诗意”“精确”地解出来了。但鲁迅早已指出用智力来了解,自然也就泾渭分明了。这比较的遴选中体现出品评的权威。如果把一些美句与同学习作中的相似句进行比较,则更见亲切和趣味,往往会于一种幽默的笑声中达到心灵的顿悟和彼此的默契。语文审美教育在启发、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美、探索发现美、鉴别评价美的过程中,自然也激发了他们表现和创造美的欲望。发展创造美的能力既是语文教学形成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审美教育的归宿,更是为学生将来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生活、美的环境、美的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王国维,把美育叫做“情育”。美育说到底就是情感教育。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是连在一起的。首先,“文章不无情物”。语文教材中大量文章无不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它们是进行情感教育极好的凭藉。其次,学生都是有情人,喜怒哀乐怀着憧憬,对人生渴望着理解,对知识强烈地追求,如果能把他们的感情调动起来,那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再次,教师也必须有丰富的感表。“晓之这理,动之于情”的感情优势,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以“文”塑人,以“语”育人。由此,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同步进行,就能合奏出一曲语文审美的教育的交响乐。在语文审美教育中,“情”是一根主线,贯穿于整个过程,教师进行审美教学,发挥美育的最大效益。

“乐”是美育的核心,没有“乐”哪里谈得上美育呢?语文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在语文美的揣摩和享受中获得知识,提高智能,尝到甜头,得到愉悦感、兴奋感、成功感。对学科的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认识、兴趣、智慧三家水乳交融,就能使学生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因为兴趣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前提,认识是兴趣的体验,兴趣、认识的融合和深化就会产生智慧。寓教于乐是一种提高学习,让学生学得有趣、有味。“三忌”:一忌“干”,二忌“淡”。三忌“散”。让学生学有所得。有趣、有味、有得,是联在一起的,学得有趣有味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学有所得,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心灵又得到美化。也只有学有所得,才能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觉得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周晓芹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1年,08期。

[2]谢婷梅严志芳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10期。

[3]潘建军如何在语文课堂进行审美教育[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