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6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60例疗效观察

黄祥云

黄祥云(安徽省太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门诊部4187022)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吗丁啉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中药连朴饮加减治疗。结果2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疗效较好。

【关键词】消化道溃疡中西医结合疗法连朴饮加减

消化道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治疗时间长,易复发。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笔者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颁布的《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胃脘痛(ZY/T001.1—94)[1]和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道溃疡诊断和治疗规范建议(2008,黄山)》[2]诊断和分类,以胃镜和病理诊断为主。

1.2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120例,均来源于太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门诊。按照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47例,女13例,男女比例为3.61﹕1;年龄21~65岁,平均43.5岁;病程1~15年,平均5年;其中十二指肠溃疡38例,胃溃疡17例,复合型溃疡5例。对照组中,男46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3.3﹕1;年龄21~67岁,平均44岁;病程2~13年,平均4.5年;其中十二指肠溃疡40例,胃溃疡16例,复合型溃疡4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山东鲁南制药厂生产),20㎎,睡前服,每日1次;铝碳酸镁片(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g,每日3次,餐时服用。消化不良者,口服吗丁啉,每次10㎎,餐前半小时服,每日3次。疗程4周,连续治疗2疗程。

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中药连朴饮加减。基本方:制厚朴6g,川黄连6g,吴茱萸1g,石菖蒲6g,制半夏6g,焦山梔9g,郁金9g,百合20g,乌药6g,蒲公英20g,延胡索10g,海螵蛸15g,象贝母10g,绿萼梅6g,玉蝴蝶6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四周为一疗程。加减:肝胃气滞者加柴胡10g,娑罗子10g;疼痛甚者加徐长卿10g,救必应15g;食滞较甚者加鸡内金10g,甘松6g,恶心呕吐者加苏梗10g,代赭石20g;瘀阻胃络者加石见穿10g,五灵脂10g;大便不畅者加大黄6g,决明子10g;大便带血者加生地榆20g,白芨15g,HP阳性者加黄芩9g,白花蛇舌草30g。服药期间嘱调节情绪、注意休息和饮食。观察方法:每次患者复查时了解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治疗用药,2疗程后复查胃镜。统计学方法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率检验。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拟定。显效: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镜下胃粘膜Tanoue分类恢复好转程度超过1个等级以上。有效: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好转,镜下胃粘膜较治疗前改善,但好转程度未能超过1个等级。无效: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改善达不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

3.2治疗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

消化道溃疡(PU)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道溃疡。估计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此病[3]。其病因与发病机理比较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概括来说,本病是由于胃粘膜的防御因子和攻击因子失衡而致。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NSAID广泛应用是引起消化道溃疡病的常见病因。胃酸在消化道溃疡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无酸,无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消化道溃疡病最重要发病原因之一,HP感染阳性率约为73.8%[4]。抑酸治疗是缓解消化道溃疡病症状、愈合溃疡的最重要措施,PPI是首选药物。联合应用粘膜保护剂可提高消化道溃疡病的愈合质量,有助于减少溃疡的复发率。因此我们选用西药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联合治疗即基于此。消化道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多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而发病。溃疡病病机的根本在于脾胃亏虚,兼有肝郁、湿热、血瘀之象。溃疡症状明显阶段或炎症活动期以湿热中阻多见,HP亦属于中医湿热外邪范畴。许多学者进行HP感染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显示脾胃湿热HP感染率最高,故清除湿热对HP治疗十分重要。笔者临证之中运用《霍乱论》连朴饮加减为基本方治疗消化道溃疡,获得满意的疗效。方中黄连配吴萸清肝火,降胃气,辛开苦降,从类相求;石菖蒲芳香苦辛,行气化湿以健运中焦;半夏、厚朴辛散苦降入中焦,行气散满,除湿消痞以助畅中之功;蒲公英、栀子、郁金清郁热,除烦闷;百合、乌药(百合汤)两药相配,一凉一温,柔中有刚,润而不滞,主治诸气膹郁所致的气痛、火痛;绿萼梅、玄胡索理气止痛;乌贼骨、象贝母(乌贝散)制酸护膜,医疮散结;玉胡蝶入肝入肺,功擅润肺、舒肝、和胃、生肌擅治肝胃气痛,疮口不敛,还有补虚、宽中、促进食欲之功。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升清降浊,清热利湿,和畅气机,扶正祛邪之特点。使湿热一除,脾胃即和,患者病情在短时间内迅速好转。本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辩证与辨病结合可发挥协同作用,増强制酸、止痛、杀菌、促进溃疡愈合,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ZY/T001.1~001.9-94.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J].

[2]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道溃疡诊断和治疗规范建议(2008,黄山)[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7):447.

[3]陈灝珠主编.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3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76.

[4]姚健敏,中国人溃疡病流行情况以及治疗的依从性.中华内科杂志,2000,39(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