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的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的对比

刘小静林扬(通讯作者)

刘小静林扬(通讯作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352100)

【摘要】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纤维蛋白原时间(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生理变化,并探讨其临产意义。方法分别抽取临产孕妇和健康体检非妊娠妇女空腹静脉血5ml加入0.3ml枸橼酸钠抗凝剂按9:1的比例混合,充分摇均,离心后在全自动血凝仪上完成凝血四项检测,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FIB及T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PT、APTT比对照组时间明显减少,FIB升高明显,TT也有升高。结论产前检测凝血四项对产妇生产过程中及产后的防护均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195-02

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孕妇体内凝血及纤溶系统中的某些成分将出现一些异常变化,但随着孕期的增加,体内凝血成分和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将出现明显的改变,并可能发生某些出血性、栓塞性疾病。纤维蛋白原时间(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是判断机体止血与凝血系统病理变化、术前筛查凝血性疾病的重要指标,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与观察血栓形成、抗凝治疗效果的常用检查指标,因此及时对妊娠期孕妇血浆的FIB、PT、APTT、TT进行检测,动态观察其功能变化,对预防产后DIC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4]。为进一步探讨凝血检查对妊娠期妇女的临床意义,故对我院门诊及住院孕妇80例进行FIB、PT、APTT、TT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健康对照组:无心、肝、肾及出血性疾病的非孕期健康妇女55例,年龄22~45岁,平均31.2岁。实验组:妊娠期孕妇80例,年龄19~44岁,平均29.1岁。妊娠期间无出血性疾病及其他内科疾病。

1.2标本的采集

应用真空凝血采血管采血5ml加入0.3ml枸橼酸钠抗凝剂按9:1的比例混合,充分摇均,以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浆,在2h内取血浆检测纤维蛋白原时间(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1.3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日本西森美康CA-7000,试剂原装试剂及质控品,质量可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均以x-±s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健康对照组与妊娠组凝血四项检查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凝血四项检查结果(x-±s)

经t检验:所有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各组统计学比较结果

结果显示,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FIB及T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中可以得出PT、APTT妊娠组比起对照组时间明显减少,FIB升高明显,TT也有升高。

3、讨论

高水平的FIB可以增加血液粘度,使血流变缓,呈现高凝状态。PT、APTT缩短说明凝血酶原活性增强[1]。临床上许多血栓性疾病均与血浆中凝血酶原活性增强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加速了凝血的过程,虽然正常人体内存在着凝血、纤溶两种途径。妊娠作为一种生理过程,随着孕期的逐渐增加,孕妇晚期血液呈凝固性增高的倾向[2],体内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病理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是为了适应产后机体能快速而有效地止血而产生的代偿性措施,但不会在外周血管内引起血栓的形成,可能的原因是在生理情况下,胎盘作为一种类似滤过器[1],将各种促凝因素过滤,产后,当胎盘被取出后,血液凝固性增高居优势,就容易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或当某些诱因存在时,机体由高凝状态迅速转化为低凝状态,此时由于大量凝血因子的消耗、血小板的减少等,又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种产科并发症,严重威胁孕产妇、胎儿的安全。另外妊娠晚期下腔静脉受压迫而血流淤积,使激活的凝血因子不能很快被稀释运走,容易造成血栓[2],而产前及时了解孕妇的基础凝血状态,可为临床观察产科意外提供可靠地检验依据,并可作为病情变化的简单易行的检测指标和指导治疗,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对比结果显示,反映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凝血功能的最常用筛选指标PT和APTT在妊娠组出现明显的缩短,提示正常妊娠妇女血液中凝血因子处于一定程度的活化状态。FIB则出现明显的升高,相比于正常组其达到3.99g/L(对照组FIB平均为2.78g/L),表明妊娠期间纤溶活性减低。妊娠机体的这种高凝状态可能是由纤维蛋白C的增加、纤溶性代偿性增强和纤维蛋白原降解增多引起的[3]。

因此,妊娠期间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于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对孕产妇监测凝血四项,了解其凝血状态,为临床治疗产科意外提供可靠地诊断依据,预防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而导致急性DIC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对减少产科意外的发生和减轻孕妇的经济负担,提高产妇及婴儿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4]。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妊娠期与非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的比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4(4):172.

[2]王振义.血栓与止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07-308.

[3]孙彦,张永顶,刘路成.孕产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6):1573-1574,

[4]孙磊,163例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的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2012,319(7):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