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1

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策略

任燕妮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邵寨中学744400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讲究思维的缜密性与严谨性,如果学生缺少足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应对复杂抽象的数学难题。本文将针对传统教学活动的弊端,逐步讨论如何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理清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盲点,从而改进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养成策略

一、当前教育模式下问题意识培养的弊端

1.教师思想观念未能转变。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逐渐转变为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未能真正理解数学课程的教育精髓与教育目的。他们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固执地认为数学课程本就是一门重理论轻探索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不愿尝试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仅为一点小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认为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研究方法就已足够。这种固步自封的思想观念困扰着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严重阻碍着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2.教学模式与教学定位不够明确。

从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当中忽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从而间接导致学生探究能力的丢失。虽然近几年来很多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地被挖掘和提出,但是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使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从当前的学生评估机制来看,初中数学的考核方式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老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定位不断阻碍着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学校对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极度重视,迫使教师不得不在承担着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迅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从效果上看,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短期内让学生有所进步,但同时也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学生遇见比较新颖独特的数学习题时,便难以找到解答的突破口。正是教学定位的不够明确,致使学生降低了对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导致缺乏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清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哪些能力,才能顺其自然地帮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只有学生懂得质疑,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方法

1.替学生树立敢于质疑的信心。

许多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缺少一定的交流能力,不敢轻易地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思想,从而把问题憋在心里,积重难返。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弃学生的主体地位于不顾,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习惯思想与求同思维,严重阻碍着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学生一旦养成思维定势的习惯,容易造成思路狭窄,懒于动脑,丧失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树立起敢于质疑的信心,以免学生因羞于开口而自我封闭,即使存在问题也不敢质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不能轻易否定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以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环境,让提问变成学生的一种习惯。就比如当学生学习到“三角形全等”这一知识点时,有些学生可能会对“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这个定理感到疑惑,实际上这个定理是不存在的,但在特殊情况下这个定理也可能成立,如果学生理解不清,定然会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犯下错误。教师应充分关注到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这个问题,询问他们这个定理为何不能成立,在特殊三角形中有没有成立的可能,以促进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缓和师生间的严峻关系,卸下他们的心理负担,对问题全面地进行思考。

2.注重提问的过程与方法。

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初中数学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只有充分顾虑到问题的思维容量和深度,才能尽量发挥每节课的最大效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当涉及到初中数学“三角形面积”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充分地把其与直角坐标系问题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对两种知识内容体系的吸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把“直线Y=X+1,Y=-X+1及Y轴组成的面积”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函数的特点求出有关三角形的高和底等知识,从而顺利解答此题,掌握研究此类题型的基本方法。当然,提问切忌操之过急,要讲究循序渐进,逐步地抛出与最终答案相互关联的问题,以诱导学生产生联想,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探究思维。

三、总结

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是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教师有必要从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机制出发,寻找机会将问题意识的形成渗透到教学环节之中,必要时抛砖引玉,以主动抛出问题的形式诱导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杨生根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6,9。

[2]王卫江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索[J].读写算(教研版),2015,12。

[3]刘洪宇在“问题探索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课外阅读·中旬,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