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刍议

邵锋

邵锋(临安於潜第二初级中学,浙江杭州311311)

面对新形势,国家教育部一直在进行课程教材改革,设立了《社会》《科学》等综合课程,而初中阶段原来的历史、人文地理科则综合为《历史与社会》这门新课程。这门新课程彻底改变了以往历史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既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指明了今后的教学方向。它是真正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一次改革,也是真正把人格教育渗透到素质教育各个环节的一次尝试。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更有责任完成好自己的使命。经过一年的摸索和教授,笔者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对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做法。笔者结合基础知识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一、充分认识历史教学在学生人格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中学生人格现状分析

中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是青年的优秀群体。其人格状况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他们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强,遵纪守法,知书明理。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但是,目前在部分中学生身上存在的人格方面的缺陷也不容忽视。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学校园中也出现了少数青年学生心理不健全、人格缺失的现象。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进取心,缺乏独立性、自制力,缺乏适应环境、抵御挫折、战胜困难的意志和能力。例如2007年初,在北京某著名中学里发生这样一个惨案:同室居住的两名中学生,彼此难以相处,相互伤害,结果双双死亡;同年2月,一所著名大学附属中学的党委书记在教育部长周济召开的会议上介绍说,该校在一年级新生中的调查发现,35人有自杀倾向,770人自述有心理问题。

畸形的人格不仅直接妨碍中学生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学校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对中学生加强人格教育,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中学历史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2.充分认识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方面的特殊优势

历史教学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它展现了广阔的历史视野,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材,积淀了深刻的人类经验。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说:“历史教学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在这三条之中,第一条是最要紧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先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可见,历史教学与学生的人格教育密不可分,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着特殊优势,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强大的感染魅力和促进作用。

(1)真实客观的学科特点,增强了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中的说服力。历史是以往史实的记录反映,真实可信,不容虚构。故而历史学科以其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内容的客观性令人信服。运用历史素材开展人格教育能使学生感到较强的说服力。如教师引用司马迁秉笔直书,魏征耿直谏言,布鲁诺为科学献身,罗斯福身残志坚等历史范例教育学生时,均因其真实可信、生动感人而对学生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

(2)丰富厚重的德育素材,奠定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历史知识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自古以来被称为“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中外文明史上,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名人辈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成就辉煌,正反两方面的人物和事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为开展人格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育素材。不夸张地说,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文明灿烂,成果辉煌,它所包含的人格教育内容之丰富是一般学科难以相比的。丰富厚重的德育素材,使历史学科在人格教育中具有一般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二、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重视挥历史学科在学生人格教育方面的特殊优势,在历史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格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历史教师要自觉加强人格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身教典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人格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教师的思想境界、理想追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所以,作为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完善的能力结构、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更必须有强烈深沉的爱心、平和善良的性情、高雅不俗的情操、正直不阿的品格、坚韧顽强的意志、严谨求实的作风、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历史教学开展人格教育的重点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格教育,必须明确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侧重点,以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我们在教学中不是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而是针对中学生人格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教学内容,确定了历史教学进行人格教育的几方面重要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人格的基石,是对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浓墨重彩,材料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中国历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先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民族气节和报国情操,收到了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2)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格的支柱,也是生命的支柱。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历史素材加强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引用历史伟人、名人志士成长成才的事例教育和熏陶学生,用他们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领袖,王进喜、雷锋、孔繁森、牛玉儒等英雄模范,居里夫人、爱迪生、钱学森、袁隆平等科技精英都是我们学习的范例,他们崇高的人格、伟大的抱负、宽广的胸怀、坚定的意志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感召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潜意识中的敬慕感,并由敬慕感转化为责任感、使命感,进而能够自觉的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社会的需要有机地联结在一起。

(3)诚实守信教育。道德是人格的核心。遗憾的是,当前部分中学生道德情感淡漠,道德信念下降,道德心理扭曲,道德动机错位,因此缺德失信行为不时发生,如考试作弊、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因此,对中学生加强诚信道德教育非常必要。我们在历史教学中重视挖掘诚信教育的素材,用孔子“民无信不立”,孟子“诚信乃人之根本”,商鞅变法立木树信,曾子教子杀猪取信等古人诚信受益、失信受损的史实教育学生,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4)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对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必要内容。“惜衣常暖”“惜食常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民谣民谚,反映出我国劳动人民对勤俭的崇尚;井冈山上的红米饭南瓜汤,长征路上的草根树皮,大生产运动开出的片片荒地则是我党我军艰苦卓绝奋斗历史的见证。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艰苦奋斗兴盛、骄奢淫逸衰败的事例比比皆是,历史的经验教训耐人寻味。

据此,结合中学生思想实际,在教学中着重围绕艰苦创业、自强自立、吃苦耐劳、勤检朴实等方面对中学生开展艰苦奋斗思想的教育。结果,在树立中学生艰苦创业意识,培养中学生自立自强独立人格,帮助中学生在就业前提前做好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引导中学生确定正确的消费观念等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历史教学进行人格教育的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格教育,还应在教育的方法途径等方面探索研究,以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在使用讲授、提问、练习等教法的同时,还较多地运用了比较、讨论、多媒体和开放式教学方法,并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等途径,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进行人格教育的效果。

1.采用比较式教学方法,增强对比的鲜明性

在进行“艰苦奋斗”思想教育时,我们把历史上一些艰苦奋斗与骄奢淫逸的典型事例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如汉文帝倡导勤俭遂有“文景之治”和汉朝的兴盛,隋炀帝喜好奢侈而遭杀身之祸和灭国之灾。从对比中,同学们很自然地得出“艰苦奋斗兴、骄奢淫逸衰”的结论,从而大大增强了他们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不怕困难,抵御挫折,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思想意识。

2.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我们曾突出对“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怎样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你准备怎么办”等问题的思考。先让学生动手动脑,搜集材料,写出2000字左右的发言稿,然后再组织学生召开专题讨论会。每次活动,学生们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能够围绕中心议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谈认识、讲体会,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大家不仅提髙了学习的主动性,巩固了知识,而且还激活了思维,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人格教育的功效

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能获得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获得的功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我们拷贝、制作和播放了一些多媒体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围绕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史实的教学,组织学生观看《甲午风云》等影片;进行抗日战争历史教学时,让学生听抗战歌曲《在松花江上》,观看《东京审判》《南京》等影片;在开展弘扬长征精神教育活动时,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在显示长征进军路线、重要事件发生地点的同时,适时插播《长征组歌》歌曲,形成了声、光、电,地图、歌曲、讲解多方面相辅相成,表现教学内容的课堂效果。结果既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又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程度,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通过开放式教学,从课外实践活动中汲取营养

在人格教育中,我们还注重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从传统“静态封闭”的课堂教学向现代“动态开放”的课外教学延伸,努力从课外实践活动中获取动力,汲取营养,提高教育的效果。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紫水扫烈士墓,对同学们开展了了解家乡资源、人文史物教育。开展社会调査,邀请於潜镇派出所民警为学生做法纪法规方面的讲座。实践证明,开放式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也确实能收到课堂教学所无法获得的特殊效果。

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塑造和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必然要求教育在开发人力资源上穷其深度,竭尽功能,优化人的自由竞争的素质。人格教育已是当今教育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实质就是对创新智慧和创造能力的提炼,使参与竞争者能主宰生命的价值。它的理念,从确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不断地丰富发展着,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实践,其思想的本身也在逐步地走向成熟、完善,并融入当代教育思想的主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人格教育必将会越来越完善,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