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不容“错”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高效课堂,不容“错”过

马小卫

宝鸡市第一中学马小卫

学生的“错误”,并非无源之水,它产生于学生的学习之中,有审题能力差,不能理清题意;解题条理不清,长期积“陋”成“习”,……这样那样的错误常常会折射出学生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知识点上存在的疑惑与困难,而且,其中任何一种原因,都将影响他们的后续学习。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既是课堂的生成,又是能够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理解、善待学生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让反馈矫正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高效课堂,不容“错”过,并努力使不经意的错误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让错误在课堂教学中闪光,进而演绎出高效课堂的无限精彩。

一、正确对待错误,让错误成为生成资源.

实践证明,没有错误,就没有经验和教训;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功与喜悦;没有错误,也就没有“吃一堑,长一智”。布鲁纳说:“错误都是有价值的”。爱迪生在上千次的错误尝试后,才成功发明了电灯,这说明失败中蕴育着成功的元素。为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错误中去寻找教学的契机,努力变弊为利,使错误成为学生重新学习的“转折点”、知识技能的“生长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现错误不完全是“坏事”,错误会可能会成为教学中的生成,可能会成为新知识探究的起点。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使课堂教学朝着有效、高效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轨道上迈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教师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掌握合理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如果学生树立了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意志,那么比学习数学知识本事更要有价值。

二、反馈矫正的策略剖析.

1.1.自主矫正。有错必纠,这是教师教与学的底线。只有出错者意识到错并改正错误才能体现“错误”的价值,让全体师生的努力不白费。“找错”,不仅发现了“出错点”,还为纠错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其指向是明确的—“纠错”。自主矫正,给了“知错就改”的机会,检验了找错的成效,让全体师生的努力变成了“鲜活”的成果。

2.反思小结。让学生梳理活动收获,是整个反馈矫正的高潮。反思小结,为出错者和他人点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所有同学将自己日常解题的经验和本次反馈矫正收获融合,为今后学习提供很好的建议。总结时淡化知识,强调情感,为孩子们的后续学习注入活力,促进和谐师生、生生关系的构建。

3.纠错本的价值。初中学生常常感叹数学难学,不易学好。每次测验或作业中,学生们总会有不少题目做错。而在这些错题的背后,往往隐藏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这些错误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让这些错误在今后不会出现?凡是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人往往比别人多一些接近成功的机会,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因而,建立并整理纠错本不失为一剂良策。纠错本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梳理,抓住问题的关键,条理化、系统化地解决问题,并通过错题集解决零散、疏漏等问题。合理有效的使用纠错本必然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整体把握有着重要的帮助。

三、几点思考.

1.错误是课堂上宝贵的教学资源。错误源于课堂,生成于学生之中,是他们学习过程的产物,这些错误都是“新鲜”的,是最具活力的理所当然,也就应成为课堂上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出错,但每一次“错”都事出有因。因此,教者执“果”索“因”,学生合作探究,发现出错者的“亮点”和错因,自主纠错,如此处理“错误”,才能体现其价值不亚于一个“错误”,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让学生在“诊断”中发表真知灼见,这是教者应有的心态,更应成为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追求。

2.辩证地看“错误“,学生收获的除了知识,还有情感。“错误”不是绝对的,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如,学生出现的是一个常见错误,我们不妨不去直接纠错,而是让学生先发现解题中的“亮点”,此时瞬间的安静无法掩盖学生的内心的疑惑:“他也有不对的地方?”内心的挣扎被接下来的小组交流完全击破,下面的表扬是真诚的,纠错是认真的,发现亮点,肯定了学生在解题中的努力;找出错误,为自主纠错树立了信心.从“错误”中发现“美”,在找错中帮助别人,让欣赏与帮忙同行,学生收获的不仅有知识,还有情感。

3.以生为本,反馈矫正才更有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错误是学生犯下的,我们就应该做到“一人犯错,全班享受”,让学生在品味错误中,梳理知识,培养能力,丰富情感。因此,“错误诊断”,就要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主持人”,用巧妙的设计串起学生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数学解题的对与错,感受数学解题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这样的亲身经历,才会让学生“刻骨铭心”,无论是出错者还是纠错者,以生为本的“诊断”与矫正活动,才是更具实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