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儿童川崎病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儿童川崎病的效果观察

阚妍

(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儿童川崎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儿童川崎病患儿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50~80mg/(kg?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注射0.4g/(kg?d)的丙种球蛋白,连续用药5d。研究组静脉注射2g/(kg?d),用药时间1d。观察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手足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分别为6.25%和12.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儿童川崎病;临床效果

【引言】川崎病(KD)的主要病理特点为全身性小血管炎,儿童为其主要发病群体,以发热、皮肤黏膜损伤、淋巴结局部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引起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威胁生命健康[1]。相关研究证实丙种球蛋白对治疗儿童KD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较强,但对于其用药剂量与方法并未太多说明。本文选取了32例儿童KD患儿,对其应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分析其临床指标,现将具体报告详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入选的儿童KD患儿共计32例,病例的选择时间为2015年8月到2017年1月,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确诊,符合日本川崎病的诊断标准[2],且所有患儿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且已签订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病例数为16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8个月~10岁,平均年龄(5.4±0.3)岁;研究组患儿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1.1~12岁,平均年龄(6.1±0.2)岁,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与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等治疗,且两组患儿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剂量为50~80mg/(kg?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g/(kg?d),连续用药5d,研究组加大剂量滴注丙种球蛋白,剂量为2g/(kg?d),用药时间1d。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具体包括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手足症状消退时间。②观察两组患儿的冠状病变发生情况,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内膜异常或冠状动脉局部内径扩张,径线>4mm。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数据用X2检验,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经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手足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数据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分别为6.25%(1/16例)和12.5%(2/16例),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川崎病(KD)的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认为与病原微生物感染有密切关系,其中占比例最高的为柯萨奇B型病毒,儿童KD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失衡、多种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的作用或某些多态性的基因片段均有明显关系[3]。儿童KD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发热、体部皮损、趾(指)端红肿、局部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弥漫性红肿等,少数患儿会出现冠状动脉病变,从而引起后天儿童性心脏病[4]。因此,准确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对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丙种球蛋白能够通过与血管壁上的受体结合,减少沉积在血管壁上的免疫复合物,降低对小血管炎的损伤,对儿童KD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不仅能在发病早期缓解急性症状,也能有效治疗并预防冠状动脉发生病变[5]。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酶,从而起到抗血栓的作用,能有效治疗小血管及冠状动脉病变,对治疗儿童KD临床效果较好。有文献报道,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剂量不同对儿童KD的治疗效果也大不相同。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在阿司匹林用法用量相同情况下的两组患儿,研究组加大丙种球蛋白的剂量,对照组使用常规用量,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手足症状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了患儿的退热时间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对促进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钱颖,王有成,方晓丹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血管内皮因子、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3):454-456.

[2]谢添.川崎病的治疗与随访[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7,44(11):757-760,764.

[3]张根,李新萍,常丽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分析[J].临床荟萃,2015(5):572-574.

[4]赖志光,戴道华.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9):88-89,101.

[5]王航政.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川崎病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12):1083-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