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自主性活动课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3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自主性活动课模式

李国振

河北省大名县第三中学李国振

【摘要】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体,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积累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能力。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调节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应变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体育活动课方式

体育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拓宽知识技能,发展特长,使学生学会实践、获得才干、习得特长、提高体育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目标。处理好体育活动课教学的师生关系,是活动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得、辅导者、情境设计者和调控者,老师必须转变观念,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如果忽视或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将学生当成道具,活动课将会流于形式,变成教师操纵下的活动表演。教学内容应有充分的选择性和弹性,考虑学生现实的需要和兴趣,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有创意的活动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主、独立活动。学生自己确立活动目标,并通过自己努力去实现,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做的,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根据学生要求给予具体指导。体育活动课程是以充分全面有特色的发展学生基础素质为目标,以最新信息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按照各种实验活动项目的特定活动方式组成的一种辅助性课程形态。以学生发展、知识体系及社会需要等因素为依据,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特长为主的课程。以指导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项目及方式。

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为重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方式,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我校青少年的健康素质。学校体育,由体育教学、运动竞训、群体活动三部分组成。而群体活动,各校除课间活动和为配合校园活动组织体育节或活动周外,主要的活动形式有在课表中反映的并能保证的体育活动课。传统的理念认为,体育活动课是体育课的延续,故活动课不管是场地器材的安排,还是班组活动都是统一性的,其管理模式制约了学生自主性能力的发挥,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课的态度与传统体育课的态度一样,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活动课。课程改革把学生从传统的体育课模式带入了充满活力激情的新的教学模式中来了,那么体育活动课是否也需要改革呢?传统的理念是否要改变呢?这是摆在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值得探讨。我校就新课程理念指导创设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已作了尝试,并在实践中有所感悟。

一、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的基本理念

传统的理念认为,体育活动课是体育课的延续,故活动课不管是场地器材的安排,还是班组活动都是统一性的,其管理模式制约了学生自主性能力的发挥,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课的态度与传统体育课的态度一样,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活动课。传统的体育活动课模式既然不受学生的喜爱,那么改革活动课模式势在必行,应以课程改革为促进剂、润滑剂,明确健康第一的真谛,充分发展学生参与活动的自主体。把活动的自主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我校从2001年开始实行体育活动课由学生自主支配的自主性活动模式:即活动课从开始就由学生根据自己对运动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凭能证明自己身份的各种证件(身份证、学生证、团员证等)到器材室借用器材,凭证取物,一证一物,不限场地,一切由学生自主处理。活动中途改变兴趣可调换器材或按体能终止活动,提前归还器材,在归还器材时领回自己的身份证件。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当然也有人担心,自主性活动把准备活动也交给了学生自主处理,会不会由于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损伤。我们认为,凡是运动,就难免有损伤,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体现,就是要在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中放手让给学生处理。至于运动中的损伤是否与准备活动有直接的关系,本就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更不能因为有损伤而因噎废食,观念的误区往往会导致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发生偏差。其实高中学生不但已从课堂教学中学到了防范损伤的知识和方法,并且从社区活动或电视节目中的体育比赛或训练中也能了解和完善这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况且,终身体育、全民健身活动本就是自主性的参与。还给学生自主,首先要相信学生,不要怕这怕那。

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的另一个观念的立足,就是运动需要提倡,但不能强制。对学生而言,喜欢运动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活动课,把一些不喜欢运动或不喜欢某一运动的学生禁锢住了,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了损伤,违背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宗旨。因此,活动课给予学生自主,学生各自的喜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喜欢运动的运动,喜欢比赛的比赛,喜欢欣赏的可观赏比赛,喜欢散步的可以散散步,各求所好,各尽所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体,新课程理念得到了体现和拓展。

二、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应具备的条件

1.要有良好的活动环境。我们所指的活动环境是与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对应的,只要是体育运动,就一定会产生声浪,没有声浪的运动,目前大概就棋牌类项目。体育运动首先是身体的运动,学校体育,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青少年的激情表露,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欢笑声,呐喊声,这种声浪势必会影响安静的学习环境。学校运动场地的建设,最忌的就是在教室周围。因此,学校的运动区与教学区应有一定的距离,并具有封闭性能(我校在98年新建的运动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运动环境中活动,无所顾忌,没有心理负担,对身心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另外,具有封闭性能的运动区,还可解决学生活动时的管理问题,学生进入这样的运动区后就不会随意地进入教学区或教室。不论参与何种运动或观赏比赛或散步,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守活动要求,优化了体育活动课的管理。因此,良好的运动环境,是自主性体育活动开展的保证。

2.要有观赏性的运动竞赛。自主性体育活动,给学生留了活动的自主空间,没有强制,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但对有些不喜欢运动的学生而言,就等于放弃了活动的机会。因此,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全民健身的参与能力,为培养学生对体育竞赛具有的欣赏能力,在体育活动课中,有计划地安排具有观赏性的运动竞赛,无疑能起到调节活动氛围的作用,使那些不喜欢运动却喜欢观赏运动的学生参与,或对本不欣赏但却在激情奔放的叫好声、助威声的吸引中不由自主地参与观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赏竞赛的兴趣和能力。

我国国民对体育竞赛的观赏水平尚处在低级阶段。无论是哪一类的运动竞赛,参与观赏的人群与我国人口之比是较差的。学生在活动课中不参与运动而参与观赏,观念上应理解为是身心调节,与参与运动一样,对健康均是有益的。竞赛环境的氛围可激发人的激情,调节人的心理,美国“NBA”市场,爆满的体育馆,参与观赏的人群中不参与运动的大有人在,但他们却有观赏的兴趣和能力。世界田径大奖赛或黄金联赛火爆的场面,没有较好的竞技运动观赏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应包含体育欣赏,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没有体育欣赏是不完整的。国民体育欣赏水平的提高,与竞技运动市场化有直接的关系。我校在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的实践中,全年保留的竞赛项目是男女篮球联赛,阶段性的竞赛项目有田径单项赛,足球对抗赛等。学生不管是参与运动、竞赛、观赏,场景一直是火爆的,运动区域的声浪是欢快的。因此,我们认为,自主性体育活动课中安排有观赏性的运动竞赛,对培养学生的观赏能力,提高国民的体育竞技观赏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3.要有全民健身理念作支撑。人是有个性差异的,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兴趣、喜好,差异性很大。一堂体育活动课,几百人的参与(我校一次活动400人左右),运动场地、器材是否能满足学生,这对自主性体育活动课开展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就目前而言,众多学校的体育场馆的建设基本上仍是按竞技项目设置的,特别是田径场中央的足球场浪费现象严重。还有一些诸如单双杠等设施,并不太受学生的喜爱,倒是联合器械的秋千、爬绳、天梯等器械颇受学生喜欢。因此,对运动场地的布局,器材的设置,有必要重新组合。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学校体育的理念应随之更新,传统的学校体育竞技化观念要转变。场地、器材的布局和设置,应以学生喜好的运动项目为主,并以全民健身理念作支撑,引进全民健身活动器材,设置健身长廊,健身路径等。同时应考虑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运动仅是健身的一个内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把庞大的足球场(塑胶地)重新设计为多种运动项目的网格(即把各运动项目场地用铁网分隔),其设置为:一格是排球运动和羽毛球运动区,一格是网球运动区,再一格是手球运动与小足球运动共用区,两弯道区段除可布局教学需用的沙坑外,还可设计实心球抛滚的保龄球道等。两直段边不隔网便于集会站队,田径比赛不设长距离投掷项目。结合学校原有的篮球运动区,乒乓球运动区,单双杠、联合器械区、健美操角等等,几百人的活动基本可以解决。把各种运动项目按置区域,既可解决运动的相互干扰和影响,又可美化场地的布局,对活动的管理也可起调控作用。

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体,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积累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能力。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调节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对竞技运动的欣赏兴趣和能力,对提高国民的竞技体育欣赏水平,促进竞技体育市场化、商业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此,课程改革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问题,学校体育有它的特殊性,应把课改理念拓展延伸对活动课加以改造。况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能力,活动课的功效远比课堂教学更实际、更显性,更能使学生认可。当然,自主性体育活动的开展,适宜的运动环境和场地器材必须有保证。特别是学校领导层的观念确立是关键,另外,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其敬业精神的充分体现尤为重要,否则,一个完全“人文”化的活动形式是难以实现的。同时,自主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应树立“以人为本、立足学校、作用社会”的观念,关注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创设健康的心理环境氛围,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支配,舒心欢快的自主参与,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在投身社会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中,凸显学校体育之功效。培养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在体育课外活动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育人意识;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进一步改善条件,保证体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活动课程不同于正规的体育课,学生参与强调自觉性,应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动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就以乒乓球课为例,教师把一些基本技术教给学生,同时适当安排一段战术课,然后留出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练习,教师不时的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积极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活动课是一堂学生自主性较高的课,学生的人数相对较多,管理上主要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但也不能放任自流,造成自觉性较差的学生逃离运动场地。所以教师平时多培养一些具有组织能力、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骨干,协助其进行组织管理。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活动课应把活动的自主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自主性体育活动课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活动课给予学生自主,学生各自的喜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喜欢运动的运动,喜欢比赛的比赛,喜欢欣赏的可观赏比赛,喜欢散步的可以散散步,各求所好,各尽所能,新课程理念得到了体现和拓展。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邓星华.谭华.新编体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