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沟通增加孕妇的信心帮助自然分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巧沟通增加孕妇的信心帮助自然分娩

周佳珺

周佳珺(江西省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334000)

【关键词】自然分娩沟通技巧孕产妇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292-02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既要重视生物因素对临产妇的影响,更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临产妇的影响,因此,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促进自然分娩,确保母婴安康已成为产科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分娩是育龄女性一个自然、正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大多数产妇由于缺乏对分娩的直接体验和正确认识,常产生焦虑、恐惧,而这些心理反应可能影响分娩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为减少产妇的恐惧心理,顺利完成自然分娩,我院对产妇加强沟通技巧的心理干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对象为2012年5月—2012年7月初产妇,无严重并发症,孕周为37~41周,单胎、头位。年龄20~30岁,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无陪护分娩,一个或多个产妇有规律宫缩后,由值班助产士负责观察和接生。干预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取加强沟通技巧的心理干预。观察两组分娩方式,产程及产时、产后2h出血量,产后第一次哺乳时间。

1.3结果

剖宫产(例)总产程(h)产后2h出血量(ml)产后第一次哺乳时间

对照组共30例1711.5100-15040min-1h

干预组共38例11<11<100<30min

2孕妇临产后的心理特征

2.1恐惧、焦虑心理

首次经历分娩,害怕疼痛又缺乏相关知识,对分娩存在恐惧心理,担心难产,害怕畸形等等,都会使其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和焦虑。

2.2依赖心理

许多孕妇因阵痛煎熬往往对其家属产生依赖心理,尤其是母亲和丈夫,特别是进入产房后仍希望家属陪在身边。如果对陪伴的助产士产生信任感,就会要求这名助产士陪伴其左右。

2.3择优心理

孕妇入院后,希望医护人员对她认真负责,时刻有医生护士倾听、解释她的任何疑虑;盼望有高超助产技术的助产士为其接生,对她不满意或不了解的医护人员持怀疑态度,甚至拒绝合作,不予配合。

2.4自尊心理

孕妇往往希望医护人员和家人时刻关注自己,对医护人员为其的各项检查和治疗都非常敏感,稍不如意就表现为情绪激动、焦虑不安。

3运用沟通技巧进行干预措施

3.1改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亲切的微笑,诚恳的语言,使孕妇感到心理平衡,感到护士对她的关心,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护士在孕妇入院时即将沟通技巧灵活运用,微笑着使用尊重孕妇人格的礼貌用语接待孕妇,一方面要注意观察、了解孕妇思想和生活习惯、接受建议、征询需求等。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孕妇的兴趣,主动引导、激发和培养她们初为人母的喜悦感,增强其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可以消除孕妇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调节孕妇的紧张情绪。要认真倾听,适时给予反馈,表示理解和肯定对方的意思。因此,护士在与孕妇接触中应该用善意、亲切的语言,表现出更多的关心,使其心情放松,消除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3.2疏导孕妇的焦虑心理

护患关系中,体语也是很重要的,体语是靠人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和服饰等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的语言,如点头、摇头、微笑、眼神等。各种体语中,眼神的接触是最重要的,人的喜怒哀乐都会从眼神变化中反映出来,热情诚恳的目光会使孕妇感到和蔼可亲,平静坦诚的目光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助产士在孕妇入院后利用沟通技巧更多地接触和了解孕妇,了解她们的心理要求,针对性向孕妇讲解分娩知识及过程,以消除孕妇的恐惧、忧虑心理,以最佳心理状态愉快地度过待产期。

3.3提高助产士素质,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助产士熟练正确的掌握助产技术,仔细观察产程,良好的工作技能给孕妇带来安全感和责任感。

3.4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

产前要对其家庭成员进行与分娩有关的健康宣教,树立正确的生育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家庭成员的配合,鼓励丈夫和家人在待产过程中陪伴孕妇,使孕妇心理上有所依靠。在分娩过程中,家庭的支持尤其是丈夫提供的支持可唤起孕妇积极的反应,缓解紧张、焦虑感。

3.5开展全程陪伴分娩

实行全程陪伴分娩,对每位进入产房的孕妇进行一对一的陪护,利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对孕妇进行护理干预,减轻其心理压力,缓解其紧张、焦虑心理。

4小结

综合来看,良好的沟通技巧在护患关系中有重要的作用,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进行心理干预助产措施和方法,不仅有利于孕妇的顺利分娩,也有利于分娩后的心理健康。工作中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诚恳的态度与她们交流,让她们感到你是真心实意为她好,才能启迪她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达到自然分娩的目的。同她们说话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发与暗示,累积经验。促进自己的心理发展,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刘志超.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

[2]刘丽丽,心里护理学.山东烟台,解放军第107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