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试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

张杰

张杰(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高职教育在我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局面。向社会开放,与社会融为一体,是高职业院校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评估、保障体系,使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以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高职教育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局面。但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外延正在逐渐扩大,作为现代大学的高职院校,更应向社会开放,与社会融为一体。为了保障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高效、优质、有活力、有弹性的发展,就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评估、保障体系,使社会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把高职院校建设成为适应多样化、多变化要求的社会服务机构。

1设立固定、系统的服务组织

高校的“象牙塔”时代已经载入历史,加强与完善高职院校与区域社会的联系,建立一个广阔、系统的校外发展空间,是完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系的基本保障。社会服务的实体化。高职院校应利用自身的优势与社会有关部门合作成立联合体,建立或合作建立生产实体,直接承包企业中的某些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等方面的任务,直接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通过服务实体的运行实现社会服务的正常化、规范化。职教集团、研究中心、咨询公司与校办企业的建立可以跨越学科的界限,成为高职院校师生为社会服务的固定、系统的组织,从而相对避免当前众多社会服务活动流动性强的缺点。

2建立校企共赢的服务机制

借鉴美国高校的社会服务经验,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相互协作、相互参与对方活动的合作关系、伙伴关系,使社会服务成为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科学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以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条件;企业可得到高校科学技术的支持,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素质。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企业人才跨界合作,相互流动,形成长期、规范的、互利互惠的“双赢”机制。

高校还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和优势,为社区提供各种服务,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同时,社区也为高校提供各种资助,包括资金、人员、实验与实习场地等等,支援高校教学与研究。

3构建高效、有力的驾驭核心

由于职业院校发展复杂性的增大和改革脚步的加快,驾驭核心的能力日显重要。高效、有力的驾驭核心将为学校赢取更多的资源,并对不断变化和扩大的各种社会需求做出灵活的反应,从而为职业院校在市场角力中争取更为有利的位置。学院的改革、组织的转型需要一批意志坚定、富有个人魅力的领导加以推行,他们包括学院的高层领导,也包括学系的主任。行政领导需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高效的管理技巧,有积极地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与理念,实现学校的社会服务工作。

组建学校发展的智囊团。高职教育与行业发展瞬息万变,为更好地把握高职教育与行业发展脉搏,职业院校就需要由一批研究高职教育规律,始终走在行业发展的前端,直面行业第一线的专家来为学校的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一个信息平台,集思广益,并逐渐形成一个始终关心学校发展的智囊团。

4政府政策、法规的保障

国外发展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加快教育立法是必然选择。近年来,国外一些政府为学校和社区在发展社区教育中各自必须履行的义务进行立法,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为高职教育立法的时机尚未成熟,政府的政策与法规也应为高职教育参与社区教育导航。可以在省级政府的统筹和宏观管理下,依托地方政府,使高职院校成为学历教育、实用技术的职前职后培训、转学教育、补偿教育和社区文化教育的联合体,立足社区,为地方培养、培训大批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扩大高职教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能力,推进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以各种综合性或专门性的社区教育服务来满足地方的多样性需求。

5培育活跃、创新的师生队伍

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来自于师生队伍,而高效、高质的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也依靠于师生队伍。师生队伍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具体实践者。师生队伍的社会服务态度和积极性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最终的成败。高职院校应制定鼓励师生积极热情投入社会服务工作的激励机制,让师生队伍能成为社会服务工作中的先锋,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推行。一个教研室接一个教研室、一个系接一个系,使职业院校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单位本身转变为一个个“服务”型的单位,并扩展到校外,从而获得社会的好评,使在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共同认识,固化、沉淀为学校传统,铸成牢固的为社会服务的信念体系。

6保证稳定、多元的资金渠道

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各项服务,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将步履艰难,反之,才能进行高效、高质的社会服务。

高职院校要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政府资助是高职院校资金来源的主渠道,特别是一些专业建设与改革的课题,若得取得政府支持,必然能获得更好的资金优势,从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培养社会满意的人才;学生学费是高职院校资金来源的有效补充。这需要高职业院校校通过不断地在就业市场上获得良好的口碑,以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保证稳定、优质的生源,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校办企业、行业赞助以及校友集资是获得更多的资金的又一渠道;加大社会服务力度,完善自我造血功能,高职院校挖掘自身优势创造收益,不依赖单一的资金筹措渠道将成为一所高校是否有活力的标志之一。

7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

从美国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看,《莫雷尔法案》的颁布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开创了高职院校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先河。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高职院校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本身的特点,开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绩效评价工作也应有相应的办法,对评价指标体系建章立制。职业院校应建立社会服务评估指标体系,以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效果,使之成为一种长期的、自觉的服务目标模式。社会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要遵循科学性、简易性、可操作性原则,要利用专家咨询来确定被评价因素,筛选主要因素和确定重要性系数。

参考文献

[1]黄专途.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与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8(1).

[2]甄丽娜.美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及启示[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3]马树超.如何建设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8(21).

[4]姜大源.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及成本效益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1(4).

[5]查吉德.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J].成人教育,2006(8).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