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藏乡资源进行小学高段作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利用藏乡资源进行小学高段作文教学

蓝习春

蓝习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城关小学615800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我们藏区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待我们去开发、利用。我们藏区小学,很多孩子怕作文,很多孩子认为作文难写,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藏区孩子缺乏生活的体验,缺乏写作资源,无话可写,无米下锅。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提醒并引导学生最大限度与最高效率地用好藏区本土资源,那么学生的文思定会像泉水般涌动,而写作也终将成为一种快乐。

一、充分利用语文书,还原对我们熟悉的课文中的藏乡的认识,充实写作资源

教材是藏区孩子接触最多的有限的语文资源,对于阅读课外书籍较少的农村学生来说更应充分利用。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细心读书,认真思考,从教材中挖掘习作资源。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农村生活的优美篇章,例如《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祖父的园子》等;也有许多富含地方民族特色的课文,例如《草原》《藏戏》《拉萨古城》《和田的维吾尔人》等等。如果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内容进行原生态还原,相信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欣喜和收获。

如果学生真能从生活的角度理解被标准化了的作品,那么他们就会觉得农村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更会产生一种“这有什么,我也能写”的想法。他会觉得萧红笔下的菜园子固然有趣,可没有自家村边各种野花、野草的山林有趣;闰土捕鸟的方法虽然也很有效,可现在大可以谈谈保护藏区丰富鸟类资源的新观念;《小桥流水人家》里孩子们可以捕虾捉蟹,藏区的小朋友可以写如何采蘑菇、捡松茸,如何放牦牛抱羊羔,更不必说带他观藏戏、游湖泊、赏古寺了。学生天天生活的高原景致,如果能写下来,定会比老舍这样一个外来客所能感应的草原风光要有滋有味得多吧!

二、引导学生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寻找美感,丰富写作题材

藏区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孩子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繁茂、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野草、村落炊烟、高原湖泊……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藏区小学作文注入了新鲜的源头活水,给藏区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藏区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书写真善美的基础。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为此,在作文命题时,我专门设计了一些作文题目,如《美丽的长海》《酥油茶的制作方法》《卓玛姐姐的成人礼》《游览瓦尔寨大寺》《偏初哥哥的婚礼》《银碗的制作过程》《采摘松茸》《可爱的藏獒》《快乐的藏历年》等。这类题目都能较好地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挖掘家乡的亮点,培养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平时还可以出一些小题目,如“从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向你介绍牦牛肉干的做法”“教你唱一首藏族山歌”等,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关注乡土的气氛,在写作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山水美,从而更愿意用手中的笔来赞美家乡,形成写作上的良性循环。

三、引导学生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写出乡土情结,提高审美体验

相对于城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农村和牧区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所以在习作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本土文化特质,寻找自己的优势。

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牧区仍在延续,如邻里的交往乐、纯情美、婚丧嫁娶、乔迁庆贺、成人礼、燃灯节、藏历节日等等,都是习作教学在素材方面情浓、趣浓的题材。它们有的表现了藏家人的纯朴、勤劳、善良,如互帮互助收种庄稼、修房造屋、修桥补路、出资出力等等。让学生观察、采访、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写写藏家事,歌颂藏家人,感受藏族人的纯情美。如《藏乡牧区欢迎你》《做茶桶》《制作酥油》……藏家人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节和春节,还有更具藏族特色的大寺节、燃灯节、藏历新年等等,这些场面既喜庆又沿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更是孩子们喜闻乐见而大城市孩子不能体验到的。如果将之作为习作教学中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作为民风民俗来说,既是民间的也是世界的,独特的才是式魅力永存的。这是我们从民间文化中打拼出的一条出路。写我们本土的,写孩子们熟悉的、耐写的题目,才会让作文教学的路子越走越宽。

四、引导学生交流和收集地方民间农谚俗语,感受语言气息

藏区一些土生土长的歇后语、生活谚语言简意赅。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天旱,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因为切断了土壤中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还有像“火要空心,人要忠心”“远行靠双脚,盘缠靠青稞”“鲜肉一起吃,酥油一起享”“糌粑需揉好再吃,话语要想好再说”等谚语,这些有益的生活语言为藏区孩子写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分。语言是一个人有声的名片,我们想写活一个人首先要熟悉他的语言,这样下笔才能精准,人物形象才会呼之欲出。

参考文献

[1]秦训刚宴渝生主编《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全日制义务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