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在常规全麻和急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3

喉罩在常规全麻和急救中的应用

魏洪波

魏洪波(吉林省双辽市中医院麻醉科136400)

【中图分类号】R6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5-0107-02

【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喉罩(LMA)在常规全麻和急救心肺脑复苏(CPCR)中使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常规全麻患者50例,急救患者32例,分别分为喉罩(LMA)组和气管插管(IT)组,每组25例;喉罩气道开放实施组和常规气管插管对照组,每组16例。喉罩置入用盲探置入法,气管插管用喉镜明视下插入法。连续监测并记录LMA、IT组五个不同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跑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的值,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实施组、对照组两组方法在CPCR中的时效性,与胸外按压的协调性,复苏成功率。结果插入及拔除LMA或气管导管时,IT组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较插管前显著(P<0.01),较LMA组明显(P<0.05)。在相同的潮气量和通气方式下,两组患者的SPO2、PETCO2、Paw无明显变化。术中胃膨胀程度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24h咽喉疼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IT组明显高于LMA组(P<0.05)。实施组、对照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复苏成功率分别为98.9%、(22.7±9.3)s、64.5%;83.5%、(190±68.5)s、4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喉罩通气道较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能达到与之相同的气道压和满意的通气效果,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常规全麻。喉罩置入简单、快捷,能及时、有效地早期开放气道,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在CPCR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喉罩气管插管常规全麻心肺脑复苏(CPCR)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ASAI~II级择期全麻患者,年龄22~84岁,体重35.5~68kg,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乳房包块切除术,妇科手术等。术前无原发性高压血、冠心病,无张口困难。随机分为LMA组和气管插管(IT)组,每组25例。32例院内急救患者,主要为呼吸、心搏骤停以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年龄23~72岁,体重40~63kg。按复苏方法分为喉罩气道开放实施组和常规气管插管对照组。原发病主要是心源性和肺源性疾病以及失血性休克、呼吸抑制、各种中毒等。呼吸心搏停止到开始心肺脑复苏时间为1~11min。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插入方法所有常规全麻患者术前严格禁食、禁饮。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入室后均先开放静脉。连续监测BP、ECG、HR、SPO2;V24型多功能呼吸监护仪连续监测呼吸参数。选用大小合适的喉罩,体重30~60kg选用3号喉罩,体重>60kg选用4号喉罩。操作前用注射器抽尽喉罩通气罩内气体,并在喉罩的尖端和两侧涂抹润滑剂。面罩加压给氧时应用Selick手法或轻压剑突下防止气体进入胃内。给氧3min,常规麻醉诱导,由同一试验组的医师操作,使病人头后仰伸展劲部,姿式同气管插管,操作者左手牵引下颌以展宽口腔间隙,右手持喉罩,罩口朝向下颌,沿舌正中线贴咽后壁向下置入,直至不能再推进为止。确定进入咽喉腔,将套囊适量充气在喉头部形成封闭圈,固定好喉罩后手控呼吸。观察胸廓起伏良好,听诊两肺呼吸音满意后改用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和麻醉维持。设置VT8~10ml/kg,RR:12~14次/min,吸/呼比为1:2。

1.3急救方法病人就诊后确定神志不清伴有劲动脉搏动消失者均迅速开展CPCR技术抢救,常规给予必要的药物复苏,及时的电除颤以及对脑组织保护措施,后续的积极治疗措施。严格按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所要求的技术要点,一人实施正规的胸外按压,电除颤,指挥其他抢救措施;另一人同时进行开放气道。实施组予以适当型号的喉罩置入,给予人工呼吸保持良好的通气状态,此过程不需终止心脏按压。对照组予以气管插管,给予人工呼吸保持良好的通气状态,其中因导管插入及判断是否在气管中,需停止胸外按压(10.4±3.2)s。两组均记录一次插管(罩)的次数,气道有效开放时间、复功成功率。

1.4疗效评判标准气道有效开放成功标准: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予以人工通气,胸廓起伏良好,双肺呼吸音对称视为成功,否则失败。气道有效开放时间:从麻醉医师左手将患者下颌上提开始至将管(罩)成功插入气道内固定牢固开始通气的时间。复苏成功标准:规定CPCR后自主循环恢复并维持≥6h为复苏成功,否则为复苏失败。

1.5监测指标监测并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期间,气管插管(罩)后1min,麻醉手术期间,拔除管(罩)后1min的HR、MAP、SPO2、ECG、PETCO2、Paw。

1.6统计学资料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LMA、IT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及麻醉、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插入及拔除喉罩和气管导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见表1,IT组的MAP、HR较插管前增加明显(P<0.01),插管后1min分别增加30%和20%;LMA组的MAP、HR较插管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插入时分别增加5%和3%。组间比较:IT组较LMA组变化明显(P<0.05)。两组患者各时段的SPO2均在99%~100%,PETCO2均在4.2~5.3kPa,Paw分别为(10.33±3.22)cmH2O、(10.90±3.12)cmH2O,无明显差异(P>0.05)。

实施组、对照组一次插管(罩)成功率、气道有效开放时间、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分别为98.9%、(22.7±9.3)s、64.5%;83.5%、(190±68.5)s、4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两组病人围插管或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比较(x-±s,n=25)

与插管前比较,☆P<0.01与LMA组比较,△P<0.05

3讨论

与气管插管相比,使用喉罩的优点为操作简便,置入与拔除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在临床麻醉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常规全麻采用气管插管无疑是最安全的,但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值得重视。文献报道[1]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临床表现应激性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喉镜到位后1min最剧烈,持续3min左右逐渐恢复至原有水平。从表1中可见IT组插管后1minMAP、HR分别增加29mmHg、22bpm。而LMA组置入后MAP、HR无明显变化,只增加5mmHg,3bpm。史东平等[2]报到IT组插管后MAP、HP分别增加31%和20%,而LMA分别增加9%和3%,本组结果与史东平等报告基本相同。显然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面,LMA组明显优于IT组,这也提示某些合并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手术病人。

IT组,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隔离,可防止术中误吸的发生。与带套囊的气管导管相比,LMA对气道的密闭性较差。一般认为其呼吸道封闭压为20cmH2O。LMA通气时漏气率与气道压(Paw)直接相关。一旦Paw>封闭压可造成漏气及食道内注气,使胃扩张,造成反流和误吸的危险。本研究将LMA与IT进行了对照,两组病人的Paw相近。原因是:LMA插入位置良好,位置良好的LMA机控呼吸气道压一般<15mmHg,小于其封闭压。故术中无胃胀气,无反流、误吸的发生。两组患者的SPO2均在99%—100%,PETCO2在4.2~5.2kPa,通气效果满意。

由于置入LMA时一般不需要喉镜辅助,并且LMA不需要通过声门,进入气管,因此出现声带损伤,喉头水肿及肺部并发症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避免了对声门和气管产生刺激,所以置入和拔除LMA时对循环影响轻微。文献报道[3]使用喉罩患者的咽喉疼痛发生率大约为0%~12%,而使用气管插管患者为28.6%。本试验LMA组发生率为5.4%而IT组为27.6%,与文献报道相近。

总之,相对于传统的气管插管,LMA操作简便,不引起急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发症少,且能获得满意的通气。

随着人们对喉罩临床应用的深入研究,喉罩也被推广到了急救医疗中。欧洲复苏学会,美国心脏学会相继于1996、2000年批准喉罩用于新生儿、小儿及成人复苏,为其在急救现场中维持气道管理的方法争得了法律保障[4]。心肺复苏至今仍是世界急诊医学中的难题,其成功率的高低与不同的病因,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及CPCR的方法是否正确有关。气管插管是维持呼吸道通畅、实施呼吸的“金措施”。然而,气管插管对技术、器材和患者条件要求高,快速成功气管插管受到限制,以及在紧急条件下难以保证早期比较困难的气管插管的正常实施,往往需要停止胸外按压而进行气管插管,这样难免会破坏胸外按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而人体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最差,无效循环10s即可使脑内氧耗竭以至于气管插管影响患者的预后。喉罩用于复苏的优点是喉罩插入不影响胸外按压,保证了胸外按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盲探徒手可完成操作,不受环境条件、患者体位方向、插管器械的影响,能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密封良好,且能长时间地控制通气。有报道[5]医护人员中既使没有使用过喉罩或实施过气管插管,其喉罩插入成功率可以达到65%~100%,远高于气管插管。建立通气时间,喉罩(22.7±9.3)s,气管插管(190±68.5)s,明显短于气管插管。早期自主循环复苏成功率,喉罩64.5%,而气管插管43.6%,明显高于气管插管。说明喉罩气道开放能最大限度地及早改善患者脑部缺氧,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临床观察,喉罩气道开放能及时、有效、可靠地早期开放气道,能合理地协调与胸外按压的交互性,提高CPCR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宜在CPCR中推广普及。但喉罩也存在禁忌症,禁用于饱胃,腹内压升高,具有反流误吸危险的患者。

参考文献

[1]高崇荣,何荣生,卢振和.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6(18):412.

[2]史东平,祝义军,封卫征,等.食管引流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7:511~513.

[3]薛富善.麻醉科特色治疗技术[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56.

[4]熊志添,黄河山,许学兵.喉罩在麻醉期间气道管理中的地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8):508-511.

[5]沈洪,计达.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S].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