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

陈彦

陈彦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特别强调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在教学中,笔者发现综合性学习存在着“无效化”的现象。本着认真、求实的态度,笔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针对存在问题切实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原则及其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无效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体验、实践、探索全面形成和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然而,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实施的现状却不尽人意,作为一名初中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发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存在着“无效化”现象。

一、教学内容“非语文化”

“非语文化”倾向——对综合性和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片面理解而走入误区。

综合性是综合性学习最本质的特点之一,它指的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综合。综合性学习除了“综合性”之外,还有“语文性”的要求:1.培养学生探讨、追寻、调查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生活的意识;2.从生活中寻常的小物小事中,体验生活的底蕴及蕴藉的情意;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探讨、追寻、调查研究的兴趣和能力。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跨学科的内容,如“黄河,母亲河”中涉及的地理常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莲文化的魅力”中涉及的植物学知识,等等,这些其他学科知识的介入的根本目的是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交叉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它的最终指向仍旧是语文本身,所以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过程中,应时刻把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为重点,而不能舍本求末、越俎代庖,把语文课上成地理课、物理课、生物课都不能算是成功的。

二、教学过程“娱乐化”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的集体活动,而“在做中学”、“玩中学”不可避免地使语文化综合性学习带有娱乐性的色彩,这也将提高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如何把握“娱乐性”的度,却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例如,七年级上册《戏曲大舞台》,有教师便进行了一场“学唱家乡戏”的主题活动,主要是播放戏曲,学生学唱,并谈谈对戏曲的认识,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嘻嘻哈哈中一节课过去了,仔细想一下本节课固有让学生了解“戏曲”这一民族文化的目的,但许多学生在喧闹的氛围里并无太多的收获,但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谁唱得好,谁跑调上,更多的感觉是开心好玩,“娱乐性”固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但也导致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迷失了它原有的功能,反而导向庸俗化、娱乐化的倾向。

很多时候,教师对综合性活动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课堂,而对活动前的准备、资料收集与探究阶段重视得不够。每次定了一个主题,师生表面上忙忙碌碌,轰轰烈烈地去图书馆、阅览室找资料,回来把这些资料一剪一贴(如墙报展出)就算了事。有些干脆从网上下载,剪贴一下就算是自己的活动成绩。

三、教学操作“无效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授课能力及个人魅力起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许多语文教师虽然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由于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一旦遇到跨领域学习的内容,只好选择没有作为。部分教师的惰性使得他们始终坚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把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简单化,将它等同于一般的灌输式教学。面对崭新的综合性学习,许多教师难以应付,于是只好以所谓的不变应万变,按自己早已熟悉的方法来应对陌生的综合性学习。于是,有些教师把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完全上成传统讲授教学的翻版,综合性学习如同纯粹的讲座;有些教师只是一味播放网上下载的一些课件;还有的教师只是海阔天空地与学生闲聊。整个活动要么太难,呈现一种“万马齐喑”或“几支红杏出墙来”的态势;要么太简单,呈现出一种轻飘飘、轻松无聊的态势。这两种态势学生在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基本上都无所收获,是一种无效学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上谈到的语文综合性教学存在的误区之间有着内在的关系。一方面学生喜欢这种带有娱乐性质的活动课,因为既放松了身心又培养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中考指挥棒”造成的老师上课随意和应试化的倾向,使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不能体现自我的主体地位,从而造成了现在语文综合性活动课提出的设想很完美,但在实际操作却没有新意,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一大困惑。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以下一些具体做法:

1.面向全体学生,确定专题

在综合性学习的定题过程中,笔者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一方面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自身特点来确定主题,比如: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要的是语文综合学习的过程,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懂得观察自然和社会,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初步掌握多样的学习方法。八年级是综合性学习的深入研究阶段,重在教师的帮助下指导学生主动完成学习,进一步拓展学习的内容和获取信息的渠道,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九年级以“综合性学习的自由研究”为主要活动特征。这个年龄的学生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肯动脑、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自我、发展自我,这一阶段以不同主题下的个人学习方式为主。

2.制定方案,明确任务

在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时,我一般会从活动目标、活动方法的选择、活动人员的安排、活动实施步骤来进行引导。

(1)活动目标方面,孩子往往对于目标的认识是肤浅的,制定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有活动总目标和活动开展过程中各阶段的分目标,切忌将活动总目标代替具体活动的目标。目标的设定要有层次性,一般来说,目标包括情感态度目标、能力目标、认知目标。

(2)活动方法上,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活动内容来思考。自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学生发现了网络的优点,结果后来一说需要查阅什么资源,就马上反应到——上网。笔者认为这样也是不可取的,时间长了,学生会更加依赖网络。而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服务于人而不是代替人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后来笔者总是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从学校的课程、周围的环境、书籍报刊中能否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些资源是非常容易得到的,如果可以如此方便得到信息,何必去上网呢?笔者还告诉学生可以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常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

(3)人员安排上,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每个人都要各尽所能,这样一来,活动的任务就不会压在少数几个学生身上了。同时也要注意小组分工的重要性,它关系到活动每一个环节的落实。活动中哪些事情具体由谁负责,哪些事情由几位同学合作完成,都要在计划中体现。这样,活动结束时也便于总结、检查每个同学完成活动任务的情况。

(4)活动实施步骤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列出完成研究内容的步骤,指导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具有可调整空间的方案可行性较强,按方案实施活动,不是一个简单的按图索骥的过程。因为在现实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情景千变万化,指导学生处理好方案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学会根据实际情境及时对活动方案进行调整。方案是行动的指南,决定了活动的方向及进程,如果方案中对活动步骤及过程缺少必要设计,没有时间的安排及分工的考虑,就很难在具体活动中起到“导航”的作用。

在设计实施步骤的过程中要注重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这样,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到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来,做学习的主人,有效地避免了主体地位的缺失。

3.运用知识,实践体验

活动的方案确定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方案开展活动。学生自建综合性学习小组,讨论具体研究的思路和措施,便进入了综合运用知识、亲身实践体验阶段,这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阶段。

主要活动包括:一是围绕主题,按照方案,搜集材料、筛选资料,人人动手。二是分析、核查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三是通过自主探究,交往沟通,合作写出学习报告。

4.交流汇报,总结反思

在课堂开展完活动后,笔者会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让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教师帮助整理,帮助链接);并让他们写下通过这次活动的收获。这样下来,一次综合性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让现阶段的初中生在综合素养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笔者相信运用正确的方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定有利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这样才能真正灵活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把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弘光中学

邮政编码: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