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付海珍徐世林

付海珍徐世林(新疆巴里坤县人民医院839200)

【摘要】目的了解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探讨治疗本病具有显著疗效的方法。方法将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做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6毫升,皮下注射一日2次,疗程7—10天。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148-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疾病,其病因多样复杂、症状重、病程长,顽固性心力衰竭为终末期表现,治疗难度大。如何进行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本病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我院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2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用2010年3月~2012年12月住院的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期病人,所有病例均为住院病人,临床资料胸部X线、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1997年全国第二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专业会议制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和心功能分级标准。所有病例均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0~72岁,平均64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程5~12年,心功能Ⅲ级为24例,Ⅳ级1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48~73岁,平均66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程4~13年,心功能Ⅲ级为26例,Ⅳ级16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治疗前症状以及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常规组休息、持续吸氧、平卧位、抗感染、利尿、祛痰、解痉平喘、纠正酸碱平衡及离子紊乱。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商品名:速碧林.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0.6毫升/支),皮下注射一日2次,疗程7—10天。

1.3疗效评定:显效:呼吸困难、肝大、浮肿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上述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加重或死亡。

1.4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P值

低分子肝素组421424490.4<0.05

常规组429221173.8

由此表可看出低分子肝素组总有效率90.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好发于高原\寒冷地区,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高。引起肺心病的先决条件是肺的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性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缺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长期的缺氧、高碳酸血症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导致肺微血管血栓形成,加上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循环不通畅,肺瘀血而形成的栓塞,加重呼衰,心衰,使病死率提高。抗凝治疗可以减少血栓发生,降低肺动脉压,缓解心衰,并有助于降低血液粘滞度,使肺动脉压下降。对慢性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低分子肝素是通过化学解聚或酶解聚生成的肝素片段,是从肝素分离或降解而来。具有抗栓作用强、皮下注射易吸收等优点[1],低分子肝素有抗凝作用,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能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使多种凝血因子灭活;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因此,抗凝治疗被许多专家推荐[2]。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供氧,改善新陈代谢,降低病死率;低分子肝素钙还能释放脂蛋白脂酶,发挥降脂作用,并有抑制炎症介质活性和炎症细胞活动的功能,有抗炎、抗感染、变态反应和增强吞噬细胞抗吞噬异物功能,还能抑制平滑肌增生,防止血管重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具有生物利用率高、半衰期长、不需监测出血肘间和凝血时间等优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金有郁.抗凝与溶栓的药理学基础,见:王辰,主编.肺栓塞[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52.

[2]陆慰萱,徐凯峰.某些疾病状态下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见:王辰,主编.肺栓塞[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