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探讨

朱军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院)口腔科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目的:分析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7月所在医院116例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58)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n=58)给予快速成型技术进行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高于对照组(77.6%),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低于对照组(18.9%),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快速成型技术使用优势明显,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减少修复不良反应,效果显著。

【关键词】快速成型技术;口腔修复;二次固化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161-02

引言

快速成型技术属于新型数控技术,将计算机作为主要依托,设计三维模型,制作速度较快,能够发挥较高的效益。口腔医学领域引进此种技术后,对口腔修复工作产生较大促进作用。本研究选取116例口腔修复患者,对快速成型技术临床使用优势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16例口腔修复患者,均满足口腔修复相关操作标准[1],且符合临床相关治疗指征,患者本人对治疗情况知情。数字随机法分组,观察组(n=58)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48.63±3.41)岁,病程2~8周,平均病程(3.08±0.58)周。对照组(n=58)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8.82±3.55)岁,病程2~7周,平均病程(3.19±0.84)周。两组患者病情明确,临床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1)具有明显诊疗风险者;(2)多种原因致患者无法配合临床诊疗者;(3)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者;(4)不符合相关操作技术指征者;(5)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6)合并精神类疾病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处理及修复,详细操作方法如下:行修复治疗前,要对患者开展口腔检查,判断患者口腔疾病类型,测量患者口腔形状,准确设计修复方法。做好牙体预备,后取印模,并对石膏模型进行制作。严格按照模型,对模型进行加工处理,试戴无问题后,及时调整,并进行粘结处理。

1.3.2观察组给予本组患者快速成型技术对牙体进行修复,修复治疗前积极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处理。无问题后,对口腔进行常规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建立完善的模型。模型建立后,将模型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中。利用计算机功能,对加工路径进行计算,选择最佳路径。采用分层法,对轮廓进行相应修剪。与此同时,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对材料进行罗列,最后根据口腔实际情况,得到与患者相符的原型产品。针对快速成型技术所产生的产品,要对其进行打磨处理,做好抛光,同时行二次固化,从而保证强度符合相关修复标准。试戴后,按照患者要求,对其进行适当调整。

1.4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及比较,主要包括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疗效判定标准[2]:(1)显效:牙间隙得到完全改善,无疼痛及肿胀现象,无出血、牙痛等并发症;(2)有效:牙间隙得到完明显改善,疼痛及肿胀较轻,存在轻微并发症;(3)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效果,或出现修复失败现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数据统计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χ2值检验结果认定,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牙龈炎2例,牙龈发黑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2%。对照组牙龈炎5例,牙龈发黑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8.9%,两组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口腔疾病比较常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必要时行口腔修复性治疗,能够保证修复体与口腔之间的平衡性,从而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常规修复方法误差较大,主要原因在于修复由手工完成。若误差累积较大,则会对患者口腔修复的整体效果带来严重影响,无法实现良好治疗效果。部分患者可出现远期并发症,制约生活质量。

快速成型技术修复速度较快,且适宜用在多种形状口腔修复中,其治疗及使用指征比较广泛。与传统常规修复方法不同,快速成型技术可充分利用添加法,能够分解复杂形状,通过计算机实现二维及三维加工,从而进一步保证精度[3]。修复治疗前,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相关注意事项,通过X线诊断技术,综合对患者口腔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加以判定。按照患者实际需要,确定成型模型,保证其尺寸合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高于对照组(77.6%);与此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低于对照组(18.9%),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丁斌[4]的报道结果基本相同,充分证实快速成型技术的临床应用优势。

总而言之,作为临床医师,在为患者开展临床诊治时,要兼顾患者实际病情,并对其心理问题加以患主,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实践结果显示,快速成型技术符合口腔修复需要,效果明显,具有使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万英明,许宁.快速成型技术和常规方法在口腔修复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14(03):270-271.

[2]王海涛,陈振宇,林丽娥.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6(04):516-517.

[3]陈新亚.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4(26):99-100.

[4]丁斌.数字化快速成型技术在制作口腔修复体矫正口腔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07(29):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