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分析

赵雅玲

赵雅玲

(唐山市人民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鼻饲患者268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及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观察组护理人员提高了对品管圈活动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以及制度执行力,提高了自身的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结论:正确对老年鼻饲患者有效的运用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对品管圈活动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以及制度执行力,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老年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

日本石川专馨博士在1962年的时候发明了品管圈活动,品管圈活动是指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将自身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环节中的一环,以全员参加的方式,应用各种统计工具不断进行维护和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比[1]。在日本及美国等各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品管圈活动被证实是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对于日本及美国等各大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2]。本文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鼻饲患者268例,其中男性患者141例,女性患者127例;患者年龄为56~9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72.51岁;患者的插管时间为6h~15d,平均插管时间为7.82d;其中有211例患者为心脏外科术后、普外、神经外科、骨科全麻术后,57例患者为其他疾病。我们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268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插管时间、病例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品管圈活动成员的组成

品管圈活动主要有辅导员、圈长、圈员共7人组成,其中辅导员是指导和监督整个品管圈活动;圈长是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活动进度;圈员则是参与实施每个步骤以及轮流负责某一步骤的计划安排。

1.22品管圈活动的安排

品管圈活动主要每两周进行一次活动,每次活动为0.5~1小时,主要历时36个月(2011年1月~2013年12月),2011年确定品管圈活动的主题、目标、解析、对策的拟定阶段;2012年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阶段;2013年为品管圈活动效果确认、总结资料及成果发布阶段。

1.23针对医务人员的宣教

我们在各个科室开展“降低老年鼻饲管非计划拔管率”的主题科会,规范留置鼻饲管病人的交班流程,规定重点病人的重点防护,护士长加强督查制度,规范执行力,从而改善医护人员防范意识、管理意识及执行力的缺乏。同时,我们制定了鼻饲管相关操作的培训,在培训上进行相关的操作演示,组织科内医务人员学习非计划拔管的相关知识,最后由护士长进行统一的考核,进而改善医务人员技能的缺乏

1.24针对鼻饲管固定方法

由于不同医护人员对鼻饲管的固定方法的不统一、不规范我们则在科内统一并规范了一种既牢固又舒适的固定方法:取3cm的干净的止血带,在橡胶管的中点处剪两个对称的小圆孔,再将一长约160cm的棉绳从橡胶管左端穿入,右端拉出。取一块约2cm×3cm的3M胶布,于鼻饲管预置入刻度处进行粘贴,并将其置入鼻饲管,最后将棉绳在耳后进行打结固定。

1.25针对患者

有些患者由于对鼻饲管的不适应或者陪护的监管力度薄弱,导致其依从性差。因此,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出发,加强了对病人及陪护的教育与指导,根据不同患者选择粗细合适、质地柔软的鼻饲管,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经过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方法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一所示:

表一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

2.2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无形成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经过品管圈活动后,所有圈员对提高了对品管圈活动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以及制度执行力,同时,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讨论

老年患者中,各个科室中留置鼻饲管的老年患者约占70~80%[3],留置鼻饲管对于可以有效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后的营养补充、减少并发症、促进手术快速愈合及病人的快速恢复。因此,规范和改进对鼻饲管的护理,并有效减少鼻饲管的非计划拔管率,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执行力、相关技能和责任感,从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私自将鼻饲管自行拔出或其他人为因素(如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鼻饲管未按照计划留置而提前拔出的现象[4]。在临床各科室,护理人员经常遇到这种非计划性拔管问题。因此,创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主要是为了持续的改善护理质量,该小组主要由工作性质相同或接近的护理人员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通过定期的活动,由圈员提出、讨论并解决相关护理问题。大量临床实验表明,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5]。

本次研究实验的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2.2%明显低于运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12%。并且观察组护理人员在经过品管圈活动后,所有圈员对提高了对品管圈活动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以及制度执行力,同时,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运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中具有较高的疗效,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晓霞,董敏,吴玲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

[2]胡维书,吴琦,骆飞源.应用品管圈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4,16:2106-2107.

[3]赵月香.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中的应用[J].蛇志,2014,02:191-193.

[4]刘方.品管圈活动在预防脑卒中鼻饲患者误吸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10:336-337.

[5]黄彩云,覃红梅.品管圈在降低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0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