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理念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1

对教学理念的几点思考

温立学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庆阳中心学校130500

教学活动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新知、增长智慧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能力的成长过程,也是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过程。在这个伴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教学环境、方式和手段也在发生着改变,所以,课堂所呈现社会化、科技化的意识形态也在改变;催促着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了适应教育发展要求,必须提高素养、更新观念,为培养品学兼优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践行新的教学理念。为此,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师是“用”教材还是“教”教材的问题

教材是根据学生特点,经过对众多知识进行抽象、概括和整理加工以后,所形成的精良的教学素材。它是呆板而美丽的。但是,只有在学生学习时所建立的教学氛围被引爆,才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生气勃勃、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会把呆板而美丽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求知所需的活生生的情境化表象。而让学生在学中寻到乐趣,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这就是教学活动的最佳境界。因此,我觉得只有创造性地活用教材,不是刻板似的教教材,才会将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的理念创新的要求,不仅要活用教材,而且要用活教材。也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提高素质,要让自己的能力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大环境。同时,在不断学习进取中,深入领会好教育理念的内涵,把握好教材内在的“活”性因素,使教材灵魂的东西跃然“讲台”之上,使这个过程成为学生欣然接受教育、增长能力和攀登智慧高地的“天梯”。

二、教学过程的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陶行知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可见教与学之间关系需要和谐与统一,学与做关系又是多么的密切;这个过程不仅是获得知识,也要提高能力。然而,任何人成长与成才都是以知识和经验一点点积累为基础,在不断地掌握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其教与学则是由学生逐渐积累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和高度依附教师的教,而逐步走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这一学的形态;教也逐渐向适应学的形态靠拢,即教师是在了解学生学的方法和动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科学高效的方法和手段为了学而教;让教的手段、方法助推学的能力增长。其实,教与学是在师生不断互动中磨合的过程,也是教与学发生着动态改变的转化、调整过程,更是学的能力成长的过程。因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旨在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查阅有关资料或者自己利用网络等其他形式学习,从而对所探索的知识做出分析与综合、推论、判断,对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与解决方案、获得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建构起与其相应的知识经验的框架,教师只要进行提炼和概括,就能给学生建构起更清晰的、更系统、更稳定的、更有灵性的知识结构。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三、教学过程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统一问题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全身心地共同参与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积极合作、增进交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过程。但许多实践结果表明,开展合作学习,有时会导致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能力下降,尤其是学优生的学习兴趣衰退。为使合作学习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教师需精心设计出具有梯度性的教学环节上质疑的内容,灵活地掌控思维引擎的导向性问题,注意协调学生思维水平不均衡问题,把培养与提高结合起来,把浅显的普遍性问题与锐敏的深度性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深度上推进合作学习,在促进交流的良性互动中开展探讨求知,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让合作交流成为学生智慧爬升的梯度平台。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与激发兴趣的协调问题

情境是教师依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的一种艺术化的教学环境,是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而做的生活化铺垫,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在学生接受求知环境刺激下或求知欲望处在激昂的氛围状态时,学生对获得知识的思维渴求力极具活跃性的表现,这种状态就是在情境信息传递中,智慧的火花在撞击时所形成激情化的求知欲望。所以说,创设情境是渲染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可或缺的手段。

五、教学过程的落实双基与培养能力的问题

我们必须承认,较高水平的问题解决能力必须以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前提。因为,没有“双基”作为承载,能力就是空中楼阁。如果片面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那么,基础知识和技能就难以落实。因此说,“双基”与能力同样重要,只有把“双基”建构好,才能托起能力这个载荷翱翔的飞船。所以说,能力必须以“双基”为支撑才能建起筑牢。

六、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问题

知识教育是一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能力,是智慧的结晶。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为前提的。既能在知识学习中进行思想教育,也可以在德育过程中进行知识学习、增长智慧、培养能力,二者不可脱节。因为,当一个人拥有了智慧和能力以后,就涉及到为谁服务问题,就是理想、信念的大是大非的问题,就是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问题。所以,毛主席就曾指出过:“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就是告诫我们教书育人要以德为先,让“德”统领人们的理想信念,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