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心脏急诊留观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心理干预对心脏急诊留观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赵艳红丁明珠(通讯作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急诊辽宁大连11602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脏急诊留观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心脏急诊留观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状态、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00%,明显较对照组76.00%高(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缓解心脏急诊留观患者焦虑状态,也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心脏疾病;急诊留观;焦虑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218-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变化,导致心脏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心脏急诊科收治的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由于病情凶猛、发展速度快,经急诊抢救成功后需急诊留观。经研究发现[1],心脏急诊留观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难以积极配合完成治疗,甚至会加重病情。因此,对心脏急诊留观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焦虑状态,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将心理干预用于心脏急诊留观患者护理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心脏急诊留观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5.6±3.1)岁;冠心病28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心律不齐5例,其他心脏疾病5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5.2±3.5)岁;冠心病24例,急性心肌梗死14例,心律不齐6例,其他心脏疾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可正常交流者;认知功能、精神状态正常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昏迷、休克者;听力、视力、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异常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简单介绍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具有措施如下:(1)家庭支持:家属在患者救治期间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通过语言、眼神等方式给予患者鼓励及安慰,从而增加患者安全感。(2)正性心理暗示:多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诉求,可在交流过程中透露以往成功治疗病例、疾病治疗方法,可引导患者回忆以往愉快的事件及场景,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欢乐场景,使其获得正性心理支持。(3)情绪控制:心脏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焦虑、恐惧,甚至绝望情绪,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神态,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估。及时分析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信心,缓解负性情绪。

1.3观察指标

(1)焦虑状态:采用精神性、躯体性焦虑评估量表对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估,采用5级评分法,0分表示无症状,4分表示症状极重。

(2)护理满意度: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评估量表,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等3项,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焦虑评估采用t检验,(x-±s)表示,护理满意率以χ2检验,率(%)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两组焦虑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状态对比(x-±s·分)

3.讨论

经相关数据显示[2],我国心脏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导致中老年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心脏急诊留观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情绪,不仅不利于治疗及护理工作开展,还可能加重病情发展[3]。因此,需要对心脏急诊留观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本研究将心理干预用于心脏急诊留观患者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躯体性焦虑及精神性焦虑均有改善,且焦虑状态明显较对照组轻,表明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家庭支持对增强患者安全感极为重要,可消除患者对经济负担、家庭负担等顾虑[4]。本研究护理时给予患者正性暗示,着重使患者了解疾病可治愈,以往有成功治疗病例,从而增强患者治疗信心;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而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有利于病情康复[5]。有学者研究发现[6],部分心脏疾病属身心共患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情绪是导致病情发生、发展、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心脏急诊留观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病情再发,也能改善患者远期预后[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较对照组高,表明心理干预不仅能减轻患者焦虑状态,也能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发生[8]。

综合上述,心理干预能减轻心脏急诊留观患者焦虑状态,也能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宏,游洋.心理干预对急诊冠脉介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3):507-509.

[2]陈蓓蓓.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6,(3):80-82.

[3]黄晔磊,岑镇波,胡海雷,等.心理干预对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7,(6):473-474.

[4]孙秋辉,李文香.心理干预对急诊外伤缝合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z1):240-242.

[5]韩洁,马爱英,薛卫斌.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焦虑及抑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15):1883-1884.

[6]袁威,张玲燕,李冬军,等.急诊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应激改善及效果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133-136.

[7]徐志莹,马杰,李晓燕,等.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干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7):781-782.

[8]钱文茹,刘有为,杨春艳,等.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