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构建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张美微

张美微(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与兴起,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在高职院校教学发展模式中,校企结合发展是当前最具优势的发展模式。校企合作的教学发展模式是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实际需要人才为目标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技能开发,强调培养人才的教学保障体系。但是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作者在文中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式,还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做出了分析,提出了个人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概述

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建设必须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要以社会实践性为主,发挥社会实践的主要作用和价值,要深化教学发展方式和教学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取得社会发展的承认。高职院校从整体上对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基础性的合作实习与合作就业方向上,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推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与标准,校内外的实践学习与实习必须要紧密结合,而且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完善对学生实习实践的监督与管理,控制好学生的实习成绩与结果,构建科学、合理、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2以岗位标准为基础,兼容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近两年,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标准做了明确的要求,但是从“做中学”的要求来看,具体的标准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有待细化、健全。学院提出了依据专业标准和业工作特点,实施职业岗位任务驱动的系统化综合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紧扣职业岗位标准,弹性组织教学,确保学生在企业实践32周时,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达100%。以服务业人才需求为依据,加强学生职业化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学生的职业化素养,提升学生主体价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观念与学习意识,让学生对自我的岗位职能有新的认识,确定各个专业不同能力和特性的发展标准与资格,制定科学化的人才发展方式。

3校企合作过程中校外实习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3.1实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事前控制,与实习企业的生产技术、人事管理等部门协商修订,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大纲,完善和规范实习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效果。减少实习的盲目性。事中控制,要求学生写实习日志、周汇报等,积累专业实践知识。组织教师定期走访学生顶岗实习基地,掌握学生实践情况,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积极和顶岗实习企业多沟通协调。事后控制,顶岗实习结束时,组织召开座谈会。

一是与顶岗实习单位座谈,参加者为实习基地人事部门、项目经理代表、实习指导老师、系领导及顶岗实习学生代表。

二是与学生座谈,参加者是全体学生顶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通过反馈探讨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是否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完善校外实习课程体系及环节。

3.2实践实训基地保障措施

健全、规范实训基地管理规定、运行与考核办法、实施细则等,为系统化课程综合实践实训基地正常运行提供有效保障,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是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模式。制订课内课外实训、技能竞赛、创新项目活动、暑期实习等环节管理、考核细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实训教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实训教学训导制度。通过以小组形式组织的各种课内、课外专业技能训练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保证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二是建立、规范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培训与技能鉴定等社会化运作的相关组织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促进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持续发展。

三是要提高本地区的物产丰富程度的深化结合,要帮助上岗前的培训项目于骨干教师进行企业深度的管理,帮助学生学习企业技术主管的经验,培养骨干学员与技术学生,提高自我的技术含量,取得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收益。

4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主导课程体系

4.1设计项目课程

依托校企互派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开发专业课程综合实践项目指南20个,毕业综合实践项目指南10个,每套项目含整体设计方案评价标准等。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入创新创业项目,把实践项目(理实一体课内训练、专项训练、课程综合实践、毕业综合实践)贯穿于课程体系的全过程。设计项目课程,每门课程每个项目有特定的若干任务,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式,让学生以维修任务的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学习,边学边做,掌握技能,最后又以综合性任务来考核学生掌握专项技能的程度和水平。通过创新创业项目驱动,贯穿课程综合实践、毕业综合实践全过程,获得岗位适应能力,实现就业零距离。

4.2课程体系的监控与评价

由课程开发专家、相关课程教师、行业企业专家三方人员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价。课程体系的重点监控指标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专家组应重点分析评价其适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每年评价一次。如果专家组成员中有三分之一人员认为专业设置的课程达不到知识目标要求就应修改调整。课程标准的重点监控指标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深度、广度。如果专家组中,有三分之一人员认为课程内容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应以调整。

4.3其他教学条件

第一,实施对设备条件的监控与评价。

它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保持职业特色的重要前提。监控的重点是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

第二,教学的监控与评价。

对教师教学重点从教学规范执行、教学计划执行、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实施监控与评价。

第三,学习的监控与评价。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监控是实施学习质量监控的重点。对学习成绩的监控包括对理论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和对实践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

第四,运行管理的监控与评价。

教学运行管理即教学过程日常管理,重点监控与评价教学管理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及工作成效、教学管理制度执行的情况、教学计划落实的情况、教师执行教学规范情况等。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是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管理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同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需要广大高职院校共同研究、实践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武克华,李艳丽.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30-33.

[2]陈平,陈菲.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8:90-93.

[3]谢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2-4.

[4]冉进财,米金科.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