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地理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分层递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王富祥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中学王富祥

【摘要】课堂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1]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将教材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很容易接受和吸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讲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而分层递进教学方法的出现替代了传统的统一式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能动性相适应的、着眼于学生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它很好地解决了班级教学中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矛盾,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分层递进教学;因材施教;认识;实践

分层递进教学即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确定与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使教学难度与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鼓励学生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以求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针对不同层级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是所有地理老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笔者从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运用进行深入实践性探索和分析。

一、充分认识学生差异性是前提

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个体是存在差异性的,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其差异性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认知判别(智力、能力、知识基础等)和心理差异(情感、意志、毅力、性格等)。[3]这些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既有的现行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即使是发现了,也不能很好的解决,最终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据不完全统计,在同一节课堂上,有近5%的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讲课内容,有20%的学生知识达到略懂的程度,只有15%的学生能够真正全部吸收全部课程内容,并很好地应用于实践。虽然知识玩过数据,但是有一定的说明意义。那么,对待这么多差异的学生,地理教师应该如何做到对教学知识的“一视同仁”,让不同差异的学生学习到最优的学习成绩呢?分层递进教学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主张对学生因材施教,将学生进行分层级,实施不同层级的知识的传授,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的教学方法,适应于现在的初中地理教学。

二、实施学生和教学目标分层是基础

教育的宗旨在于教书育人,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基于学生的差异化,为了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最大化,必须对学生进行分层。当然分层需要有充分的条件,需要将学生往期的学习表现,能力表现以及学生成绩综合考虑进去,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级别(为了不让学生之间产生落差,用字母代替),A级代表发展层,B代表中间层,C代表基础层,当然这种分级不能让学生之间产生“歧视”的“有色眼镜”,会造成学生之间的不团结。这只是第一步。第二部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级,以适应ABC级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同样的分层标准,对教学目标进行ABC层次区分,A级目标主要是针对A层次学生,在传授知识时重点倾向于总结性只是传授,统筹思维强化,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思维;B级目标主要针对B层次学生,

重点对于教科书重要知识点的传授以及强化记忆内容;C级目标主要是针对C层次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薄弱,主要针对地理常识、考试内容重点进行记忆性知识传授。例如,在进行初中地理七年级《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时,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层:C级,能够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B级,通过读图掌握七大洲的名称、分布特点,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A级,在B、C级目标基础上,能够熟练的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和空间分布特征,建立立体的思维模式。实施这一环节应注重各层次目标虽然有差异,但也只是反映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各层次之间应有密切的联系,形成阶梯,使底层目标学生也能向高层目标迈近。总之,通过学生分层和教学目标分层实施因材施教。

三、课后作业练习和测试是保障

为了验证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需要进行必要的课后练习和测试。当然练习和测试试卷要基于两部分构建:基础题和分层题,可以进行80/20比例分配。基础题,主要是对教材课本基础知识的考试,属于通用类试题;分层题,主要是根据教材目标的分层以及学生分层进行出题,依据A、B、C级题目进行作答,检验各层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初中七年级地理《世界的地形》试题分层设计:

C级试题举例: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是()

a:大陆架b:大陆坡c:大洋中脊d:海沟B级试题举例: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高线的高度是相对高度b:等高线密集的地方一定是山顶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就陡d:等高线向高出凸出的地方是山脊

A级试题举例:请讲下列相关内容连接:

a.海拔较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①山地

b.海拔500以上,坡度较陡,地面崎岖②丘陵

c.海拔较高,起伏较小,边缘陡峻③平原

d.海拔较低崎岖不平,相对高度低于200米④高原不同层级的试题,可以有效的检验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实践证明,分层递进教学法可以有效兼顾不同类型学生学习,对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尊重教学目标,尊重学生学习能力,不失为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韩德宗.新课改背景下的“分层递进教学”初探——基于初中史地课堂教学的分析[J].中国教师.2012.(24).

[2]牛迎春.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分层递进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2009(03).

[3]郑国荣,胡依琴,刘小湘,李红梅.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