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至高追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真实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至高追求

赵瑞华

赵瑞华(商丘市梁园区双八一中河南商丘476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就中学语文课标实施以来,对教师教学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刻意求新的不良现象,倡导把语文课上得实实在在应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底线和至高追求。

关键词:教学底线至高追求实实在在

语文课标的推行和实践给语文教学带来可喜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改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得到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得到发展,多媒体网络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开发等。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引起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注意,如片面地、过分地强调了人文性,忽视了文本语言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上轰轰烈烈的活跃局面掩盖了教学上的扎扎实实。践行新课标六年来,作为一名热爱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当前语文教学“门派林立”,教学思想“百家争鸣”,教学风格异彩纷呈,但“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无论何时都不能丢的。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应是每一个教师冷静思考后的纯正积淀。

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实实在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专家课例的研究,就此问题与语文同仁交流。

一、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要使学生学有所得,问有所获,有丰富的积累

一节课,老师旁征博引,高谈阔论,学生小组活动,热烈讨论,下课后学生所得无几,这节课是失败的。一堂实实在在的课,首先是学生得到实惠的课,即这堂课能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学生的收获必须是评价一堂课好与不好的第一标准。

学生的收获,一方面来自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到的新知识,它侧重于教师预设的情况下教给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自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它侧重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求索知识。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在讲《故乡》时③,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横炮式”的问题:“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智慧的钱梦龙老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生:有!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

师:啊,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我没有看到过,你们见过没有?

生: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种跳鱼,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了闰土见多识广。

生:这说明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

学生在钱老师的引导下,不但解决了疑问,而且加深了对少年闰土的形象的理解。

二、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要抓住文本认认真真地进行语言教学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过分强调了人文性,把语文课上成了人文修养课、哲学讨论课、人文思想教育课,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来突出人文性,把“工具性”和“人文性”隔开。即使偶尔带点“工具性”,也是贴标签式的。总之,忽视了文本、语言的学习。著名特级教师吴心田老师说:“语文课天生是一门学习祖国母语的课。忽视了语言运用就是语文本位的流失。”不抓文本、不“披文入情”,何以领略语言的生动性、深刻性、准确性、审美性?

下面是著名特级教师韩军执教的《隋宫》片段,是一个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教学的范例④。

(韩老师引领学生品析“紫泉宫殿锁烟霞”一句)

师:“紫泉”本是长安的一条小河流,原名“紫渊”,可是诗里李商隐却把“渊”字写成了“泉”字,为什么?

生:是为了押韵吧?

师:“渊”“泉”属于同一韵母,都是uan,只不过声母不一样。大家再从唐朝历史的角度想想看?

生:是不是避讳唐高祖李渊的字呀?

师:对!你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再看“紫泉宫殿”,宫殿就建在一条河流旁边,或者一条曲曲弯弯的紫渊,就从宫殿里流出,能够衬写出宫殿的什么特色?

生:环境很美。

生:环境幽雅。

生:让读者想起整个宫殿都十分美丽。

师:“宫殿锁烟霞”,也就是说,宫殿被烟霞所笼罩,写出宫殿的什么特征?

生:高大,宫殿很高!

生:非常雄伟吧。

生:宫殿上面烟霞缭绕,也十分美丽呀!

师:你的想象十分出色。大家再仔细想想,“锁烟霞”三字,从“锁”字上,你还可以觉出什么?

生:宫殿是空的。一个“锁”字表明,没有人来住,只有烟霞来光顾。

师:概括地说,首句写出了宫殿的什么特点?

生:美丽、高大、空置。

生:雄伟、壮丽、空锁。

山东鱼台县教研室李明哲老师这样评价:“《隋宫》一课,咬定文本不放松,上得细腻,上得厚重,上得大气,上出了文化,上出了纯正的语文味,实乃大手笔。”

我的思考是:语言的学习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抓住了文本,就抓住了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凭借,语文教学就会实实在在。

三、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自己的经验钻研课文,进而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所谓“把自己的心摆进去”,或者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语)当学生感到这一节课对他有用,对他的人生有着启迪作用,这节课便是成功的。从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地震撼的意义上讲,这里“实实在在”可以理解为“一生有用”:这是教育的真谛。

我在教鲁迅先生《故乡》时,让学生与中年闰土进行对话,想象少年闰土的英俊刚健、活泼聪敏,而眼前是语言迟钝、谦恭衰老的闰土。是什么让闰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在学生与闰土的对话中,学生走进那个时代,感受那个社会,对闰土寄予深切地同情,对旧社会充满激愤之情。回到现实,学生则深有感触:胡锦涛同志领导下的和谐社会是多么美好啊!

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当讲到于勒沦为穷水手而他的哥嫂不认他时,我就很激动地说:“同学们,世态炎凉,国内国外都存在,那是社会大环境。作为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好好地混,混出个人样来,人家才能看得起咱!”我语重心长地说:“老师不喜欢自私冷酷的菲利普夫妇,但也不喜欢大家将来成为像于勒一样的穷人,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学生显然是被我的话打动了,他们默默无语,眼睛有神地看着我。

实践证明,这样深入内心的对话、交流会让很多学生思想受到启迪,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到升华。这样有无穷魅力的语文课,才真真正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他们会念念不忘。

参考文献:

[1]《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思考》,余文森撰写,见《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06.9.13;

[2]《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著,见第100—102页《选词,选句,选段》一文;

[3]《钱梦龙与导读艺术》,钱梦龙著,见第100页《教学机智会敲谁的门》一文。